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成都国企:改革再创新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23:2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韩清华肖建斌见习记者琪玉

  旧难题尚未理清,新课题层出不穷,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加快与深化国企改革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在这方面,全国各省市都在探索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国企改革力度的同时,四川省成都市的国企改革面已达到97%,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任务,创造出一种国企改革的新模式,推动了成都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据成都市国资委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成都市累计实现兼并企业301户,破产企业172户,改制企业1303户,盘活存量资产300多亿元,30万名职工实现转移安置,共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40多亿元。全市国有小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172户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兼并破产84户,完成企业改制83户。

  政府思变,“老大、老外、老乡”参与改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无论是用外资“老外”、国有大型企业“老大”、还是民营企业“老乡”重组,只要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就是成功的改革。据成都市国资委副主任严蓉介绍,2001年,成都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国企改革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要求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职工身份彻底转变,同时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尤其引入大企业,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

  攀成钢是“老大”成功重组的典型。成都钢铁厂独辟蹊径引入大型国企攀钢进行重组,成为成都工业的“单打冠军”。攀钢集团先后兼并、重组了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钢铁厂,2002年正式成立了攀成钢。从此,攀成钢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速发展浪潮。到目前为止,攀成钢公司总资产已达104.7亿元,在岗职工18000多人,销售收入达76亿元,是目前国内品种规格最齐,生产规模较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和西部地区建筑用钢骨干生产企业之一。在参观攀成钢生产车间时,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爱平告诉记者,攀成钢能有今天的成绩,都要归功于改革。

  从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为国际化公司,“老外”四川

一汽丰田先后进行了两次改革,先是2002年加入一汽集团,2005年又和丰田合资,两次重组成就了今天的四川一汽丰田。到2005年,注册资本达到9.2亿元,实现利税年均递增52.5%,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8%,经济效益居成都工业企业第二。四川旅行车厂曾经是不起眼的国有企业,今天却已成为国际化公司,是改革给四川旅行车厂带来了无限商机。

  而“老乡”玉龙

化工,先后“收编”了9个小化工企业,又与四川省农资公司重组,走出了一条国有-民营-国有的路。由原来亏损率达到100%、负债连连的小厂变成如今在全国小氮肥行业排21位的先进企业。截至2005年,该公司产值达到23249.54万元,利税7100万元,利税为改制前的58.7倍。

  “两个托底”,政府为国企改革买单28亿元

  据记者了解,加大国有企业破产力度,实现劣势企业平稳退出,是成都市推进国企改革的战略之一。2001年,成都市政府设立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起到了“两个托底”作用。一是资产托底,由工投公司负责对暂不能实现的破产财产进行托底收购,以尽快终结破产程序,防止国有资产低价出售,使破产企业财产变现价值最大化。二是职工安置费用缺口托底,工投公司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融资处置国有资产,从国有控股中获取收益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筹措安置经费,保证破产顺利进行。

  从2001年以来,工投公司累计共支付约28亿元的资金,用于支付国有企业改革成本。

  “腾龙换鸟”,老工业区结构调整

  曾经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经营困难的“东郊老工业区”现在已基本上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价飙升的成华区和城市外围形成的新工业圈。2001年,成都市政府做出对东郊工业区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利用东郊土地与区县开发区土地的级差地租,实现企业的搬迁改造。通过“腾龙换鸟”,“退二进三”,对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实施综合整治和开发。

  如今的东郊已开始由一个传统重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演变。这里的地价飙升,商贸物流、都市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正蓬勃发展。

  从东郊结构调整中直接获益的,还有成都城区周边的龙泉驿、青白江等区县。这些区县近年建立的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经过前期的开发建设,都具备了工业企业入驻的良好条件。东郊企业的外迁,无疑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在城市外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转移。

  有观察人士指出,成都的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虽然采用了许多城市盛行的“经营城市”方式,利用政府的控制力对土地资源进行运作,但它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不是盲目圈地、扩张,而是立足于对已具备建设现代城市条件的老工业区进行功能再造,同时带动城郊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以政府获利为目的,而是将土地经营所得主要用于企业发展和

城市建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