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表达]赵晓:中国经济有望不再依赖外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10:4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赵晓

  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内需替代进而逐渐实现贸易平衡将是不可回避的,关键在于能否保证平稳实现这一过程。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让世人咋舌,而2005年上半年10.5%的高速增长更
是让政府的调控当局都伸出了舌头。许多迹象特别是从中国的生产要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的结构演变等来看,中国经济仍具强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长期的增长趋势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中短期内也将一帆风顺。事实上,中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忧虑乃至警惕之处。

  据

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贸易品总额占总产出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为60.2%,2004年超过70%,2005年则攀上80%的历史高峰,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超过所有市场经济大国。如此高的外依存度主要得益于两项制度改革措施:1994年的
汇率
体制改革与1996年的经常账户贸易彻底放开。在高度开放的贸易体系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自1994年起不断增长。统计显示,外需的贡献在1998年至2001年的经济增长为通货紧缩所困扰期间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主要靠由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形成的内需拉动。2001年开始,外需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5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高达1608亿美元和63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中国GDP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1.3%升到2004年的4.2%,直至2005年的7.2%。

  预计在外需拉动下,2006年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会有增无减。但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引发的国际贸易和汇率制度摩擦已经引起了贸易各方的警惕,中国业已情不自愿地进入到了“国际摩擦时代”。近年来在国际经贸领域中所遭遇的经济诉讼与贸易争端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中国对外经贸长期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显然,长久以来形成的低成本的出口战略和“向下竞争”的出口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和不可持续的风险。

  2000年以来的关于中国汇率体制和汇率走势的争论并没有因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调整而平息。近来,主张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经济学家希望通过扩大进口和内需,降低出口,来减少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然而却忽略了中国高达80%外贸依存度这一前提。

  中国连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后果是,到2006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9411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激增同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将是很大的考验。顺差和消费都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较高的国内储蓄会通过经常项目顺差流到国外,依靠其他国家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但海外资金的涌入将使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在国内外之间的自由流动变得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因经常项目顺差过大而引发国际紧张关系,人民币加快升值或其他事件导致资本外流的出口被堵塞,

中国经济将会因总需求骤降而面临陷入持久衰退的危险。

  目前人民币实现的是缓慢升值的策略,但最终结果还是会减缓外部需求。

  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内需替代进而逐渐实现贸易平衡将是不可回避的,关键在于能否保证平稳实现这一过程。最近有预测说,2030年中国的外贸可能升至10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0%,而出口与进口各占5万亿,达到国际贸易平衡。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经济将不再继续强化依赖外需的趋势,内需将会有很强劲的扩大。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