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息一周金融市场有惊无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9:53 青年时报

  作为今年以来首次存贷款同步加息,将对资本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颇让人关注。之前都处于预测阶段,一周下来,股市、汇市、债市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态势。那么,我们手上的钱多了还是少了?

  低位建仓的股民们赚了,因为上周股市低开高走,上证指数走出4根阳线,不少前期的热点板块再次轮番走高;赌人民币升值带动日元升值的汇民们亏了,因为人民币并没有因
为升值而显示出升值压力,而日元更是因为难看的CPI数据而一蹶不振;手上大量资金放在货币市场基金里的人们也亏了,因为随着加息,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优势不再,与存款相比只剩下流动性优势了。

  沪深股市上涨近2%

  捡便宜货的人赚了

  

  本周股市真可谓是利空出尽是利好,大盘在加息利空重压下低开高走,并形成连续反弹走势,全周四天收阳,仅周三因尾市急跌才勉强收阴,周五两市股指还冲击30日均线。

  从周线看,上证综指周涨幅为1.57%,深证成指周涨幅1.87%,沪深300指数周涨幅为2.17%。成交金额方面,沪市周成交为722亿元,深市周成交为442亿元,均较上周有所放大,显示有部分新增资金在本周“逢低建仓”。

  一些投资者在周一低开时果断建仓,由于不少股票在当天即有5%以上的涨幅,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而此后4天大盘的表现都让人欣慰,包括有色金属、3G、数字电视、新能源、次新股、航天军工、地产股在内的前期热点板块基本上都轮炒了一遍。而今年新发的股票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本来有不少跌破面值的,截至上周末,除了泰达荷银效率优选外,基本都已经回到面值以上。

  对于后市的走向,机构投资者目前观点分歧比较大,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上周大盘指数逐步小幅上升,有色金属板块轮番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主力意在做一个小型的逼空行情。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大盘来看,两市指数盘中小幅创出新高,但上周热点的快速转换显示市场心态颇为谨慎,但做空动力不足,后市有望延续目前的震荡向上态势。

  人民币未见升值压力

  日元重显颓势

  

  由于与4月单独提高贷款利率不同,此次央行把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了0.27个百分点。存款利率的上调,无疑将加大对热钱的吸引力,不少人担心热钱是否将随之而来。在加息后首个交易日,8月2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收报7.9656元人民币兑1美元,最强见7.9640,收市及即至市均创下去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

  不过记者观察到,一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小幅贬值趋势,升值并没有像担心的那样给汇率带来很大的压力。2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7.9715∶1。分析人士认为,加息意味着运用汇率调整来缓解国内经济过热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应减轻。

  而同为亚洲货币的日元也没有因人民币升息而提振,虽然18日中国央行公布加息消息后,日元迅速上涨。但此后的一周,除了周三日元兑美元走高,其余均大幅走低。原因是,日本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远低于预期。疲软的CPI数据降低了日本央行今年再度加息的预期,截止上周收盘,美元兑日元1∶117.26。

  货币基金优势趋弱

  中长债券风险更大

  

  

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持有的是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可以通过滚动投资来降低加息造成债券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不过短期利益受损还是不可避免的。8月11日共有13只货币市场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以上,而7天年化收益率在1.8%以下的只有9只;而到8月25日,就只有5只货币市场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了,而7天年化收益率在1.8%以下的则达到了19只。

  与此同时,加息后6个月定期存款的税后收益率为1.8%,一年期税后收益率为2.016%。可见,如果预计资金在一年内不会动用,想要获得稳定的收益,与其在40多只货币市场基金中去挑那么凤毛麟角的几只基金,还不如选择定期存款来得省心省力。

  持有短期债券的货币基金尚且如此,长期债券受加息的负面影响则更大些。在央行宣布加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国债指创下今年的最大日跌幅。大成债券基金经理陈尚前认为,相比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和长期债券基金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久期较长的券种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会因加息而下跌。

  不过,平均久期较短的基金受利率风险有限,更多的是再投资风险,而加息显然对债市的再投资是有利的。因此,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有望在近期获得回升,但能否达到加息前的水平,甚至与利率同步增长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刘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