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冒险无处不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6:5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记者李赫 8月19日,哥德堡号驶离广州,前往上海。水手在告别声中,打出thankyouguangzhou的旗帜。在世纪之交,哥德堡号满腔热情地驶来,背景与261年前截然不同:中国已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国已经成为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在中国的瑞典企业已有300余家,中国华为集团和中兴集团在瑞典的投资落户,
展现开放创新的海洋意识 从哥德堡号,不但能看到中瑞贸易史的变迁,更从瑞典人海洋立国的梦想得到启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经由海洋,树立起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的海洋意识,走向更深更广层面的开放。 在瑞典,这个在北欧“大航海时代”崛起的国家,“海洋立国”成为全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经过几百年的提升,这种海洋意识被解读为一种开拓创新、征服冒险和竞争进取的意识,其内核是开放、进取、竞争和协作。 人类文明史的趋势,是海洋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从提供“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发展到今天的“海洋世纪”,成为各国权益之争的焦点,海洋是进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署长贺瑞凯曾向媒体介绍二战后瑞典企业界的两个重要理念:一是作为小国,瑞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面向海外市场;二是必须有好的产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是瑞典人解释他们坚持走向海洋、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因。而眼光向外的结果是,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制造业生产力效率,获得仅次于芬兰和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了全球科技创新指数第一的国家。 以港兴城的神话还将再现 事实上,20多年前提出改革开放,中国也是从打开海上大门开始,从5个沿海特区发展到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带,打破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彼此分隔,使中国进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之中。如今,我国沿海地区用仅占全国13%的土地,养育了40%的人口,创造了60%的产值,这得益于海洋是显而易见的。 十八世纪上半叶,哥德堡号来到广州。经考证,当时哥德堡号停靠的港口就是今日的黄埔古港。 昌盛的内贸和发达的外贸,自然就刺激了广州手工业和近代工业的成长,有力地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广州逐渐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以港兴城的神话首次实现。 如今正在轰轰烈烈中发展的南沙,是广州实现由沿江城市向现代化滨海新城转变的希望所在。 在广州的新港口“棋局”里,南沙港区成为龙头,新沙、黄埔港区两相辅助。可见的未来五年,广州港将投资约200亿元重点建设系列工程,力争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万标箱。广州,在与哥德堡号260年后的第二次相遇时,已经向海边伸展自如,找到了蓝色海洋之梦的新起点。 重温海上英雄梦 “哥德堡号”引人关注的还有它成功的运作模式———这艘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制帆船是一项由群众发起、企业赞助、官民并举兴起的“复古工程”。从重建到再次扬帆,所需的资金并非来自政府,而是由分段决策,民间和企业多头集资,通过充分的市场运作来完成的。 值得关注的还有,“哥德堡号”的复制计划吸引了瑞典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许多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为这项工程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其中捐得最多的是木料。花25美元,就可以捐一枚大铁钉,钉在船上,同时收到一份捐赠证书,还盖着一个古朴的红色腊印。参与复制过程的工匠们绝大多数是志愿者。他们中有许多人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于这个充满想像力的冒险计划。终于,从1995年起,瑞典人用10年的时间,花了3000多万美元复制出了他们的“海上英雄”———“哥德堡号”。 中国之行也是商旅之行 此次随卡尔十六世国王来到中国的瑞典经贸代表团阵容强大,团长是瑞典企业联盟主席、爱立信公司和伊莱克斯电器公司董事长泰斯库,团员则包括ABB、索尼爱立信、沃尔沃、北欧航空公司、瑞典银行、萨博等20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他们与中国商界就企业创新、经贸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了广泛洽谈。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表示,此次“哥德堡”号重访中国,受惠最大的是瑞典信息通讯、汽车、生物制药、精密制造、设计等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得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取得更通畅的对华贸易渠道、更透明的商业信息,从而获得打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宝贵机会。 自1950年中瑞两国建交后,瑞典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在中国的投资大幅增加,主要集中在汽车、电信、工程、医药、造纸与包装等行业,爱立信通信、沃尔沃汽车、利乐包装、斯凯孚轴承以及宜家家居等不少瑞典品牌也逐渐被中国百姓所熟知。 瑞典在通信技术、精密制造等领域的优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瑞典投资。陈永岚介绍说,在过去的3年中,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五矿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等40多家中国企业在瑞典设立了公司或驻瑞典办事处,为数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也通过瑞典打入北欧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