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式货币紧缩何处去 应建美国式的决策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大势观察■邝国权

  2006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幅度为27个基点。这是在8月15日提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正式实施之后还不到4天,中央银行再次出手。应该说,本次加息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意思是说加息时机有点突然,但货币紧缩的方向早已是两个多月来的市场共识了。

  综合来看,本次加息与此前的利率调整一样,表现出一贯以来的中国特色;与美联储的做法相比,无论在紧缩的手段还是方式上都迥然不同。

  首先,加息的方式很特别。在人民币利率调整的时机上都是选择在周末宣布,而且事前的保密工作越做越好。这种“出其不意”的做法本意也许是避免让靠近决策层面的内部人士从中渔利,但是,客观上却造成了金融市场不必要的震荡,还给人一种有意与市场预期“捉迷藏”的感觉。而美国自2004年6月以来已经连续17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稳步地推进,自始至终与市场的预期保持一致,其结果是加息宣布后市场波幅保持常态。

  其次,加息的决策方式不同。美联储决策的规则比较单纯,而中国加息却要考虑太多的因素,因此也限制了中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提前量,而美联储的政策具有高度的预见性,也更多地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反应,非常善于引导市场预期。

  最后,利率政策的标的不同。中国调整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紧缩的着力点是在银行信贷市场,而美联储的做法则是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来推高货币市场利率,并试图进一步影响长期利率。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主要不是依据同业拆息等利率来进行的,央行加息也无须参照货币市场利率,而这正是当前人民币利率体系的最大问题。

  从深层次来看,本次人民币加息隐含了三个很重要的突破,分别预示着央行未来的三个新动向。第一个突破是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货币信贷的操作方式,尝试以市场化的价格杠杆来紧缩银根。今年以来,虽然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锁定了大约3000亿元的流动性,但是,外贸顺差持续增加和外资流入导致外汇占款保持快速增长,央行进行对冲的压力很大,而且,数量型货币手段的效果已经边际递减。所以,央行决定采用利率手段,从控制货币需求的角度,而不是紧缩货币供应的角度出发,来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

  第二个突破是中国人民银行试图重新取得货币政策的主导权。美国暂停加息的步伐,使得中国已经不能再依赖美联储的力量来间接为国内经济降温。在

人民币汇率仍然缺乏弹性的条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结果就是人民币加息可能会被外资流入导致的流动性增加所抵消,从而失去紧缩效果。

  第三个突破则是货币政策理念上的突破。事实上,本次加息释放出很多重要信息,除了继续紧缩的决心以外,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继续增强也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潜台词。一直以来,避免加息的动因是不愿意给人民币增加升值的压力。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对

人民币升值和增强汇率弹性明显采取了更为积极和宽容的态度。因此,今后央行有可能会采取利率、汇率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组合拳,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增速过快的问题。现阶段,在货币紧缩的组合拳里,行政手段还是必要的,因为货币政策从来就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好办法;没有行政手段,单纯通过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可能达成“有保有压”的调控目标的。

  经过本次加息,中国式的货币紧缩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以国际比较来看,国内的贷款利率已经很高,继续加息的空间有限;而且,今年以来已经两次加息,但效果始终存疑。事实上,近3年来,中国固定投资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利润和自有资金已经占到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只有1/5的资金来源是依靠银行贷款。此外,地方政府是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热潮的重要推动者,为了追求GDP增长等所谓的政绩,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几乎是不考虑利率成本的。因此,一两次小幅度的加息能否控制投资和信贷规模的增长,非常值得怀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条件下,人民币大幅度加息是不可能的,这构成人民币利率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的悖论。

  换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中国继续抗拒加息,将利率长期维持在历史低位,一旦

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若干年出现放缓,导致通货紧缩重现,由于人民币的减息空间有限,那么,中国将无法再像1998年那样采用减息、提高出口退税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来刺激经济,有可能会就此陷入日本式的经济衰退。事实上,消费需求不足当前仍然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人民币加息可能会使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为了摆脱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最根本的是继续推进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使之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保持同步。从长远来说,应当建立类似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那样的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机制,以及每年固定日程的货币政策会议制度等,以强化央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学会引导市场预期,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效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