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央行加息大讨论 > 正文
 

加息后如何投资金融理财产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姜业庆

  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加息终于来了。有专家甚至预测,我国还有可能再次加息,并且走入加息通道。加息对于个人金融理财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后加息时代”,老百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将水涨船高

  对于银行正在或打算推出的理财产品,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的理财师刘江波认为,受加息等宏观因素的影响,银行以后推出的理财产品要想吸引客户群,必然在收益率上有所提升。“已经买过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会变化。但银行不建议投资者提前支取,因为那样会有很多的资金损失。”

  据刘江波介绍,广发的薪加薪

理财计划是由广发银行与广发证券合作推出的人民币
理财产品
,目前有两个品种,分别是薪加薪B计划和季加薪。薪加薪B计划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起点金额为1万元,预计年收益率1.8%-3%,无需缴纳利息税,每季度为一期,每季度末返还本金并分红,为了保证客户资金的流动性,可提前预约取款。季加薪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基金,起点1万元,预计年收益率为2.16%-2.8%,无需缴纳利息税,每三个月为一期,三个月末返还本金并分红,投资期内不可提前预约取款。

  在央行此次加息前,稳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已经出现了收益提升的迹象,在此次加息后尤其是下一步加息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以市场利率为标杆的稳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作为现金工具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将水涨船高。而薪加薪的投资方向正是货币市场基金,因此,对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投资薪加薪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保险:加息有望使分红险收益增加

  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志男指出,从保险角度来讲,加息总体而言对投保人是有利的。尤其是对于不少分红险而言,随着利息的上升保险分红也相应增加,投保人直接受益;其次,加息也许对短期的一些险种会有影响;但对于周期较长的寿险来说,保费支出基本没有影响。

  信诚人寿资深讲师谢华随后以信诚人寿的养老年金保险计划举例说,该计划在客户缴纳一定的保费后,可以有退休金、贺寿金、现金红利和特别红利四项收入领取,而且是保证被保险人领到80岁。“信诚人寿的英资股东,英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寿险公司——英国保诚集团在分红险方面的设计,最主要的目标正是抵御通货膨胀,红利其实可以说是对老年生活费的一个强大支持和补贴。至于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影响,也完全可以放心,因为分红的收益能够随着利率变化而水涨船高。”据了解,保险公司分红险要设立单独的帐户管理,且收益的70%要分给投资者,保监会都会对各家公司的资金运作进行严格监管。

  除此以外,信诚人寿的养老年金保险具有“保证领取,贺寿关爱,红利配送,豁免保费”四重保险,真正锁定老年的幸福生活。同时,信诚人寿还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只要一张“寰宇卡”在手,就能享受到遍及全球的17项24小时危难紧急救援服务。

  基金:短期内少碰

股票型基金

  “在加息的大背景下购买基金,我推荐投资者近期可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在全世界都一样,只有这两种类型的基金受加息的影响最小。短期内尽量少碰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等形势明朗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的理财专家董鹏飞开宗明义。

  至于基金经理们所持有的股票走势,董鹏飞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防御性板块”一般在加息之后上涨,包括医疗医药、食品饮料、银行保险等板块,“因为这些行业与GDP的增长幅度、规模关系并不是很大,因此称其为防御性板块,有一个缓冲护垫的作用。”董鹏飞进而表示,预计在下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市场还将持续稳定,可能在1500-1700点之间保持一个箱形震荡的形态。同时,预计会将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入市规模作为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董鹏飞建议说,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不仅要关心基金当前的价格,也要分析基金经理们把这些资金都投向了哪些行业和领域。“对于年轻的投资者,我认为可以选择比较大比例的股票型基金,而老年人不建议购买股票型基金,因为波动太大。对老年人来说,购买国债、信托、货币市场基金,将是不错的选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