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垄断行业玷污了市场二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9:51 金羊网-新快报 | |||||||||
■叶檀 中电联副秘书长范继祥先生关于电力行业高薪合理合法的一番表态,既与民意相违,也与审计署的结论不符,更与国资委等发起的垄断行业降薪风暴精神相悖,被无数臭鸡蛋、西红柿击中,也在情理之中。
就一般逻辑而言,比起中立的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言论缺乏说服力。如果由垄断企业为自己定性,那中国恐怕就不存在垄断企业;如果由垄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判断自己是否拥有与贡献不符的高薪,他们必定会说高薪是减员增效的成果,甚至是市场化的胜利。利益相关者的话,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当不得真。 范副秘书长所列举的种种具体证据同样不值一驳。诸如电力企业一线工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先不说这是否属实,就算说的是实话,以市场化指标来衡量,这就是高薪的理由吗?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以市场价格到了一个合适的岗位,这才是基本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方式。如果凭着领导者好大喜功的一念之差,高悬高学历的招牌,让企业招入高学历、高成本却并不适用的员工,才是不讲成本的市场异数。 减员增效的例子同样十分有趣。效率高工资就高是相对而言的,制造企业工人效率再高,相对于数千元的抄表工,恐怕也是赤脚难追。并且,那些分流的三产企业形成一个个特权堡垒,将与电力相关的产品交易等利益尽括囊中,更让人心惊。 电力企业效率如何,不仅要与某电力企业自身做纵向比较,更应该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国家电网公司以万亿元的庞大资产,只创造了百多亿元的利润,总资产报酬率2.63%,人均利润只有1.1万元/人(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国家电网公司在昆山一个火电厂,共有190名员工,而发电机组、功率一模一样的一家民营企业,只有32名员工,可那个国有工厂的工资却比民企还高。 尽管表达方式不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资委都已得出了垄断行业效率不高的结论,而民意也一再应和了这种基于数据统计的判断。但垄断行业基本上没有承认过这一现实,范继祥的辩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垄断行业的常用手段是用市场化为高薪辩护,这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明明是行政身份却拉上市场的虎皮,使得一般民众形成不良心理暗示,一提市场化就与垄断、涨价、行政性高薪画等号,对于市场化三字避之惟恐不及。这使得市场化改革很难在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下推进,有些人甚至以怀念计划式公平的方式,作为对于不良市场化的批判手段。更重要的是,由于垄断行业常常假借市场化三字行事导致市场观念扭曲,人们不能不一再地回到市场公平竞争、竞争价格、市场劳动力定价等基本概念,其直接后果就是延滞了市场化的脚步,使得市场化多数时候只能在低水平上轮回。 由垄断行业的代言人来给大众普及市场化的常识,我们对此敬谢不敏。(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