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一篇最新研究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开放市场和顺应全球化的进程中受益,要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维护本国经济的安全不受侵犯。报告指出,跨国并购带来的外商投资,相对于直接投资安全系数较低。随着2006年这个被称之为"全面开放年"慢慢走近年底,外资与经济安全的关系也进入了敏感期。限制外资规定加紧出台目前,距离兑现入世承诺的最后期限已然越来越近,在这"全开放"的前夜,我国对国外资本的进入已经从松弛的招手变成了越捏越紧的拳头。从徐工科技并购案到建行贱卖论的跃出,
随着我们对外资安全性的醒悟,国家也在加紧出台防范外资安全的各项规定。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过热与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正比,经过上半年调控的"失利",7月,商务部、建设部等6部委出台《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严控外资炒房。8月,商务部、国资委等6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完善对外资并购的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外商并购的频繁,主要由于中国现有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和评估技术的落后。但是,也确实存在"恶意"并购的现象威胁我国重要产业。政策仅针对"恶意"外资2005年10月,凯雷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一度引发了"外资威胁论"。而这并不是个例。"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国家限制外资的进入,最主要还是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包明华对记者表示。"如果国内行业的供给和价格被外商所控制,就会形成外商垄断局面,给我国经济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包明华说。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指出,单纯的并购对我国强劲的制造业企业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帮助。而恶意的跨国并购还将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威胁。再如房地产业,外资豪赌人民币升值,在内地恶意炒房,的确增加了内地房地产的不稳定因素。限制外资不违背入世承诺包明华表示,限制外资的进入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对于国际上的惯例,针对近期的一系列限制并购政策,是否是在并购方面暴露出太多问题后紧急出台,宋泓表示,国外政府部门对并购的审查是十分严格的,对于我国政府加紧出台政策对外资进行严格审核,是"亡羊补牢",但"为之未晚"。"我国近期出台一系列限制外资并购的文件并不违背加入WTO的承诺。"宋泓表示,中国对WTO的承诺主要是针对服务行业的开放,如国产化、贸易平衡等方面。"外资威胁论"大事记□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投资集团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成为中国2005年最大的一宗外资收购案。□2006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指出对于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2006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直言,对外资垄断性并购中国企业应予以"警惕"。由于这一论断事关"中国经济安全"乃至"民族利益",引起了热烈讨论。自此,"外资并购威胁论"再次上演。□2006年6月商务部发布了《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检讨数年来吸引外资投入中国的成效。作为引资的主要政府部门,商务部这份报告的基调引人关注,它"倾向于认为中国产业已为外资控制,充满经济安全的忧虑"。[][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