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打造特色产业群提升区域竞争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7:07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十五”时期,刚诞生的地级随州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健康发展态势。至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93.1亿元,年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9亿元,年均增长10.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29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2.6%。“十一五”,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中部崛起”战略,打好特色牌、开放牌和文化牌,着力特色产业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初步建设成为鄂北区域
东风齐星等公司协力打造改装汽车城双龙公司混凝土搅拌车连续不断出口美国,齐星汽车驾驶室首次出口伊朗,大力、程力专用汽车出口东南亚和非洲,全力铸造公司拿回美、英两国大订单……一个以油罐车、自卸车为主体的改装汽车生产和以铸件为主体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的随州改装汽车城,正在迅猛崛起。 作为传统产业与现代工业结合的随州汽车产业,随州改装汽车有着30多年的发展史,汽车工业在建市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2004年,该市成功引进了东风汽车公司,在原湖北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制造公司。目前,以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制造公司为龙头共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73家,已成为湖北乃至整个中南地区改装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的重要生产基地。随州市政府将其定为随州工业“第一支柱产业”,省政府确立为产业发展集群。为做大做强“第一支柱产业”,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兴市、汽车强市”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随州汽车产业的若干意见》,成立汽车行业协会,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协作,强化质量体系论证和创建“著名商标”意识,用高科技提升专用汽车和零配件制造档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引导汽车产业形成“板块”,良性发展。“十一五”期间,该市汽车工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以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改装汽车生产为重点,培植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整车做强、改装车做专、部件做精、市场做大、品牌做响”;到2010年,力争专用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汽车车身5万辆,车轮400万只,各种汽车铸造件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香菇食用菌撑起农产品出口第一大户“原产地保护”制度,像产品的一张“国际护照”一样,让随州香菇占到天时地利,成为宠儿在全球市场受青睐。仅今年1至5月,该市香菇和香菇罐头出口2552万美元,同比增长153%,产品畅销全球各大洲,打破了原来仅在亚洲市场的格局。 曾都区三里岗镇地处国家自然风景名胜区,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美称的大洪山北麓,气候温和,栎林资源丰富,栽培香菇有着悠久的历史。1988年和1990年,三里盛产的香菇两度荣获部优产品称号。这期间,一条占地9600平方米,年批发香菇数百万公斤,成交额达数千万元,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市场“香菇街”建成。这里不仅汇集了随州的香菇,还吸纳了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的香菇。湖北裕国、湖北银兆、中兴、联丰、三岗等到公司的兴建,伴随着国际标准地生产线,封闭、无菌、自动化生产,三里岗香菇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通过学习海关漂洋过海,运到世界各地。因此,三里岗被誉为“中国香菇出口第一镇”。与三里岗香菇齐名的还有随州银杏,不仅产量居湖北第一,而且是全国最大的“古银杏王国”。它们共同组成了随州外向型农业的“名片”。 随州地接江淮,气候南北兼容,特产南北兼有,山场面积大,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初步形成。近年来通过实施绿色致富工程和科教兴农工程,形成了香菇、银杏、大枣、优质吉阳大蒜、优质猪、三黄鸡、兰草、优质茶叶、优质油桃、优质蔬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量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的农副产品为随州出口创汇打下坚实基础。全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76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涉农公司近40家。2006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5300多万美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工业牵引力,把丰富的农产品变成工业的原材料。近几年,全市通过招商引资,依靠高科技大力发展了香菇深加工产业群,华农大食用菌培训基地、正发畜牧三黄鸡提纯复壮和鸡产品屠宰分割保鲜,兴建50万头牲猪屠宰场,银平麦面公司小麦订单生产收购加工,湖北金禾粮油食品加工项目营造200万亩经济林,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正在应运而生。 波导武大催生电子与新材料产业基地波导随州公司是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在总部以外的唯一一家生产企业。作为国产手机的代表,波导创造了全国手机行业“销售五连冠,出口创第一”的卓越业绩。其中波导随州公司产销手机1000多万部,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 一棵参天大树,招来一片森林。目前,在随州安家,与波导手机配套引进的电子信息产业有德立电子科技公司、沛德电子科技公司、天成公司、陆发科技公司等8家企业。随着韩国甲乙、新加坡美律、日本东芝松下等跨国公司先后进入随州,并与波导成功牵手,给随州电子工业增添了强劲的活力。尤其是液晶显示屏这些核心技术元件的生产,为随州电子产业增添了更大的市场冲击力。同时,多家配套企业进入随州,使该市电子信息板块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随州制造”,生产化波导手机将彻底告别在外地配件、在随州“总装”的历史。经过波导总部、随州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共同努力,手机芯片等超级核心技术将实现中国或随州生产,以彻底结束靠进口的历史。 如果说“波导战斗机”在随州起飞,填补了随州电子信息高科技产业的空白,那么武大光子随州工业园,则宣告了随州没有新型高科技材料生产历史的结束。2004年初,武汉大学正式在随州建设工业园区,集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风险投资与园区管理功能于一体。当年投入生产“改性纳米硅酮胶”系列产品的8个品种,月产量达1000吨,同时具备了10个产业化项目的生产技术。这些项目都是填补了国内及省内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工业园又启动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光线光缆专用石英材料项目。 以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博大随州公司、星科技公司、等企业为骨干,随州市大力发展有机硅材料、光电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努力形成系列化和规模化生产。预计到“十一五”末,新型材料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健民铁树引领医药化工与纺织服装产业2000年,武汉健民集团先后兼并了随州制药厂、楚天制药厂、楚天外用药公司,经过整合,正式构成了该市以武汉健民为龙头的医药板块。目前,健民随州公司拥有颗粒剂、口服液等18个剂型137个品种,形成了以小儿用药为主,老人用药、妇科用药为辅的产品结构。 建成湖北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基地,重点建设3至5个地产药村生产基地,到“十一五”末,医药化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这是随州“十一五”规划医药化工产业瞄准的目标。现在,以武汉健民为代表,随州医药化工产业全行业以上企业个数已达到59个,拥有总资产近10亿元。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及医药馐等门类齐全的生产格局。 与医药板块“借风行船”一样,随州的纺织服装正在“借梯上楼”步步高。2003年,香港集嘉、柳莺两公司联合收购了破产的铁树公司,成立了随州铁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一个以铁树、景康为龙头,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正在随州大地显露生机。该市的定位是:充分发挥纺织服装工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提高棉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培育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纺纱能力稳定在30万锭,服装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以上,纺织服装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炎帝编钟成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随州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始祖炎帝神农,到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几千年来,随州人民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过历史的积淀,这片土地便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神韵。 据史籍记载,周初建国千八百,见于春秋经传者六十有五,而随称为大。人类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本起烈山”,曾在随州烈山“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创我国南方农耕文化与长江流域远古文明之先河,随州尽管后来建制不一,但是随之称谓却始终未易,可见其历史的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必然带来灿烂的文化,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达1.5万多件,尤其是一套65件大型青铜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随州境内南有国家自然风景名胜区“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北有拱亘郢豫边境的桐柏山,中有横穿而过直入长江的二水,故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才荟萃。尤以唐代以来,骚人墨客,游览其间,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神话典故和诗歌词赋。 面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州人民非常爱惜和珍视。“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围绕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新建厉山炎帝神农故里旅游区,开辟擂鼓墩文物遗址保护区,兴建神农公园、炎帝纪念馆、编钟博物馆等,举办炎帝神农节和曾侯乙编钟学术研讨活动,拍摄反映编钟文化的电视连续剧。通过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让工业经济和文化有结合,使随州的发展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文明随州”创建让古城旧貌换新颜依托卓越的文物遗迹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支脉,力求将古城随州打造成具备独特人文主题与雅致艺术品格的“古乐之都”。这是随州市政府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给随州城市规划的立意定位。 规划新随州,建设特色城。按照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山水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城市生态山水格局重新塑造,城市组团划分及功能重新整理,城市交通系统重新组织,城市滨水界面重新定位的发展思路,主城区结构将古乐编钟及其文化内蕴作为随州城市文化的立足基点,用“钟城”、“磬城”的象形隐喻,再塑城市认知图形;连缀“水脉”、“绿脉”、“文脉”三条城市主脉,搭建城市生态框架;强化城市功能,旅游服务功能的辐射,构建各富鲜明意向的多元特色街区。 在建设改造美化老城区的同时,“一轴两带三心三片”的铁东新区规划结构已经浮出水面。“一轴”即位于规划区中部由西北向东南贯穿整个规划区,沿线一次穿越三个城市片区和三个公共服务中心,道路两侧以风格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作为特点,体现随州新时代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带”即一条大型生态绿化带,一条在生活区与开发区之间的防护绿化带。“三心三片”即规划区两条生态绿化带自然划分的三个城市片区和每个城市片区设置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各自的片区服务。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改变了随州的模样。建设文明随州,创建文明城市,大投入,快建设,改造包装城市建筑门面,新修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消灭“泥巴路”,改造“棚户区”,建设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和城市公园,消除城市“脏乱差”,提高市民素质。让城市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让市民文明起来,已成为随州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伴随着铁东新区和随南新城的拓展与建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鄂北区域经济中心和新型旅游城市,正在鄂北大地上快速崛起。 随州国税服务经济实现“多赢” 随州市国税局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做强企业、增加税收“多赢”的局面。据海关统计,2006年元至6月份,随州市外贸出口7200万美元,外贸出口实现国税收入3909万元,同比增长1978万元。截至6月底,随州市国税局累计组织国税收入3.21亿元,同比增收2711万元,占收入计划的52.24%,快时间进度2.24个百分点,实现国税收入“双过半”。 香菇出口是随州外向型经济的一大特色。随州市国税局多次深入到三里岗、草店等乡镇广泛调查研究,局长王树叶先后5次亲自召开农副产品出口企业座谈会,与企业老总们商谈产品加工技术改造事宜。今年年初,随州市国税局又帮助香菇重点出口企业协调了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利用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帮助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办理托管贷款1500万元,及时解决了企业旺季收购和工业化技术改造的资金问题。上半年,全市香菇外贸出口23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00万元,增幅达64%,带来了1500多万元国税收入的丰厚回报。 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是随州国税局服务经济的又一大“亮点”。今年5月,在香港湖北周随州洽谈会上,随州市国税局与香港联力(随州)针织企业、宝成皮革集团公司签订了1000万美元的增资协议,为随州注入了新的资金活力。五年来,该局共引进招商项目20多个,引进外资3500多万美元,这些招商项目每年提供一个亿的国税收入。2006年,随州市国税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市文明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州地税深化管理为服务经济提速 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速,是今年随州地税部门开展的主题活动。 在深化管理的基础上,该局着力解决四大问题:解决干部精神状态欠佳的问题,使干部具有集体荣誉感、成就感、自信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解决干部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实行全员动态管理,以工作实绩为主,对每名在岗干部的工作绩效、业务技能、组织纪律、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实现能力与物质待遇、职务晋升和竞争上岗挂钩,有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与锻炼,并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跟踪培养;解决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通过严肃执纪,建立健全严厉的惩治机制,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通过案件、问题的查处来达到惩处个别、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目的,发挥执纪工作的治本功能。通过管理,引导税收人员转换行政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 曾都:发展工业园区壮大区域经济 园区经济是曾都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该区推进“兴工富区”战略的重要一环。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区已建成了10个重点乡镇工业园。 曾都区多措并举推动园区建设。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主要是在土地、税收、准入、融资、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从2003年起,区里每年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拿出50万元,各镇每年也配套部分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集聚,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四是强化服务,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经过发展,曾都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合理布局,建设步伐快。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和布局联片、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建设了10个乡镇工业园。其中何店浪河食品、环潭塑编等4个工业园被命名为“省级工业园”;厉山纺织、南郊汽车、洪山罐头等8个工业园被命名为“市级工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深加工、改装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二是科学管理,发展质效高。截止今年7月底,10个乡镇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91家,总体规划面积1.4万亩,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吸纳就业2.3万人。三是分类指导,板块经济规模大。现已形成以三里岗香菇、草店菌种工业园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工业板块;以厉山纺织、淅河服饰、环潭塑编为主的纺织、服装、塑编工业板块;以均川汽配、北郊星光、南郊汽配工业园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板块;以何店浪河食品、洪山罐头工业园为主的食品加工工业板块。今年元至七月,10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共实现产值19.57亿元,销售收入19.88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38.03%、42.66%,同比分别增长32.16%、33.1%。 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曾都区又启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大随州科技园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和发展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配件产业、纺织服装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武大随州科技园引入3项国家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其中直接法生产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广水:对接沿海资本做强县域经济 在6月8日的“2006香港湖北周”经贸洽谈会上,鄂北制药公司与香港华杰集团签订了并购项目,成为广水今年最大的签约项目,项目总投资2450万美元。上半年,该市引进到位资金6.06亿元,共引进项目100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45个、过亿元的2个。 从内地到沿海,实现了引进外资的大跨越。“我们的目光不仅要盯着内地,更要盯着沿海、盯着国外;不仅要引内资,更要引外资!”在一次招商引资督办会上,广水市委书记胡运星如是说。招商团赴沿海城市,实行定向招商,利成制衣、人民电器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广水。该市还聘请一些知名人士担任招商代理,委托他们代表广水开展招商活动,吸引国外客商。据统计,近两年,广水市协议引进外资5500多万美元,到位外资1300多万美元,全市的“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9家。 从引资到引智,实现了发展观念的大更新。近两年,该市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不拘一格地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各类优秀人才,在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发展理念的大更新。通过外来客商拓展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由深圳客商投资创办的深广物流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有效解决了广水的大蒜、板栗、鲜果等农特产品的冷储销售难题。目前,该市重点围绕食用菌、粮食、水产、林果等支柱产业,招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30家,网罗农户18万余户,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从粗放到集约,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大延伸。“招商引资,不能搞捡到篮里就是菜,不能饥不择食。”广水市党政领导深谙此理。他们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和新型工业化要求来选择项目,重点围绕风机制造、冶炼铸造、新型建材、医药、旅游等支柱产业,研究产业链条延伸趋向、产业衔接缺陷,利用现有产品、企业、产业优势,从产业上延、下伸、中端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配套企业,提高产业关联度和依存度,推动产业扩张。为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风机产业聚集,打造“全国风机城”,广水市多方吸引外来客商投资风机行业,兴办与风机配套的铸造、电机配套件等企业,着力壮大、延伸风机产业链。由山西客商创办的双剑风机公司,去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万元,今年的销售订单已签至年底。据统计,广水市已有21家风机制造及配套企业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20亿元,居全国县市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