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央行加息调节资金需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8:39 经济参考报

  是否进入加息通道 专家说法见仁见智

  中国人民银行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刚刚3天后,又启动了加息政策。18日傍晚,央行宣布,从19日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5%上调至6.12%,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52%。这是央行在4个月内第二次上调贷款利率。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主要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数量型工具收回过多流动性,从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调节。根据当前社会总需求扩张势头仍很强劲的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有必要在收回流动性的同时,加大对资金需求方的调节,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

  此次加息行动引人注目的是,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哈继铭表示,央行加息时机有点让人意外,但加息是正确决定。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但流动性仍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应该紧缩货币政策。

  今年上半年信贷增长过速。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学家普遍预期央行会加息,但央行迟迟未动利率。8月8日美联储做出暂停加息的决定,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抬升导致中美之间的利差下降至低于3个百分点的水平。一般认为,3个百分点的利差成本才能有效阻止热钱流入。不少经济学家据此推断央行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此次央行终于做出加息决定,经济人士对于未来央行是否由此进入加息通道则见仁见智,说法不一。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分析说,加息0.27个百分点的幅度过小,不太可能导致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流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也认同此次加息幅度较小的说法。他认为,单从加息幅度来说,实质性作用有限,但是加息能达到警示的作用,对市场心理的影响更大。

  赵锡军认为,央行在今年下半年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央行已两次加息,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可以告一段落,除非经济出现特殊状况。”下半年,整个经济需要更多的其他手段进行综合调控,比如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则认为,此次加息从时机上来说慢了一点,加息幅度也不大,但是加息不会就此一步到位,未来一段时期还会逐步加息。与他的观点类似,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师屈宏斌也认为加息步伐并未停止。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则认为,现在总的调控力度已经到位,不能再加力了,但加息的余地还很大。他主张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其他手段可以放松,以减轻行政调控措施的影响。

  链接

  最近一个时期央行采取的各项调控措施

  4月28日,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

  5月17日,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

  6月14日,再次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

  6月16日,宣布自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7月13日,发行500亿元定向票据。

  7月21日,宣布自8月1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升至8.5%。


 本报记者 赵江山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