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施正荣入沪压注二代太阳能电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 08:18 东方早报

  签约美国MEMC、收购日本MSK后,“中国内地首富”、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马不停蹄地扩编新军———这一次,他瞄准的是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上奋起直追的上海。

  昨天,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签约,计划将第二代产品———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制造项目引入上海,落户漕河泾开发区内的浦
江高科技园。据介绍,该项目将分两期进行,总共用地面积将达200亩,产能达40~50MW。由于最终投资计划将通过纽约证交所公告,尚德方面昨天未透露具体投资额度。

  “第一代

太阳能电池产品基于硅片,在硅片面积上有限制,硅片占成本的70%~80%,成本高昂,同时外观和集成也有局限性。”施正荣称,“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基于硅薄膜,用硅量降低100倍,面积可趋无穷大,制造成本将降低很多。”

  此举也意味着尚德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升级意图已初露端倪。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成本迅速抬高的压力:2000年以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已使原料短缺现象日益突出,有关资料显示,过去两年中,硅料的价格翻了将近一倍。还有研究员分析认为,2006年,全球晶体硅原料短缺比例可能达到28%。

  施正荣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太阳能级硅的价格未来总体将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未来五年内下降到两年前的价格水平是不可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显然是解决成本压力的利器。

  由于国内各地纷纷上马光伏企业,“产能过剩论”的阴影已开始笼罩光伏行业。国家发改委

能源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南京中电年产600兆瓦、保定英利500兆瓦、常州天合100兆瓦、西安佳阳100兆瓦、江苏林洋100兆瓦、宁波太阳能100兆瓦———这比2005年全世界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还要大。能源分析师就此认为,尚德在第一代产品上面临的对手,将陆续在未来几年内出现。

  刚刚公布的尚德二季度财报显示,尚德通过提升太阳能电池和组建价格、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转换率冲抵成本上升,实现营业收入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05.9%,净利润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3340.7%。但上海大学太阳能方面的教授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率很难做大幅度的提升。至于提高售价,则也会因市场竞争者的涌入而无法实现。

  这意味着,尚德必须加速跑。目前,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绿色电力认购机制,率先提出了太阳能光伏10万屋顶计划,率先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据施正荣估算,仅10万屋顶计划,相当于300MW的输出,价值18亿元人民币。至于2010年世博会建设,乃至上海积极探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政策,若出台后带来的“钱途”,更是不可估量。此前,尚德通过收购日本MSK公司进入日本市场并获系统集成能力,与美国MEMC达成长达10年、每年价格递减的长期硅料供货协议,搞定市场、原料两大国内光伏产业难题。尚德的加盟让上海光伏产业实力大增。今年5月,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签约,将在奉贤建设太阳能科技产业园,分别从事单晶硅棒、切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和电池组装,组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其中包括一条2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加州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首选供应商、美国英福特集团正在上海浦东的金桥开发区新建一条年产2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早报记者 杨剑 王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