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政府成大开发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房价为什么还在涨之政府举措

  本报记者 周雪松

  8月4日上午不到8时,大连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外排起长队。这天,是大连市发售“泡崖经济适用住房”的最后一天,发放经济适用住房申购表的柜台前仍有不少市民要求领取申购表,出现了近2万名市民争购2000套房子的局面。

  近日,大连市有关部门还公布了一揽子限价商品房供地建设计划;广州也宣布将重启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16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全国不少地方相继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或是限价房项目。

  但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在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宅以及带有一定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房项目时,应警惕步入“拼命多建房、多卖房”的误区,否则,自己将会置于“大房地产

开发商”的尴尬处境。

  “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思路上并不可取。”大连市委党校张道杭教授对这种“只售不租”的住房制度改革模式感到忧虑,他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说,“泡崖经济适用住房”推出不久,即有30000多户居民提出申请。“问题是现阶段,真正困难的群体,经济适用房很多都买不起。”

  “房地产已经市场化了,建经济适用房等于在市场之外再搞一种补贴,很像改革之初的‘批条经济’。”张道杭认为,去年有人大代表提出取消经济适用房不无道理。“经济适用房建多少都不够,政府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资源。”

  张道杭认为,近来一些地方在楼市调控、解决人们住房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趋向:注重增量,忽视存量;着重房屋买卖,忽略房屋租赁;重视一手房市场,轻视

二手房和房屋租赁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的住房供应体系都是租售并举的体系,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绝大多数国家又都是‘以租为主’。但我国恰恰相反,‘以售为主’。”

  他指出,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而且在这个供应体系中不但要求对那些低收入家庭租售并举,甚至对高收入家庭也同样要求租售并举。但是许多城市这些年来所推行的却是只售不租的住房制度改革,在住房保障方面也基本上是以经济适用房或限价商品房等形式出售给保障对象。

  张道杭说,“在大连,有的外地人租房租不着,有的租不到好房。他们中一些人宁愿多付些租金,租一套挺像样的房子,可是由于可租的市场太小,往往很难租到适当的房子。”

  他认为,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以售为主”——包括传统观念支撑的一部分市场需求,其结果都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建经济适用房,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不仅申购人购买经济适用房要履行烦琐的手续,有关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多次把关,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十分巨大。“这不是个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也注意到了相关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现在也想多建房、多卖房。过去,很多地方政府靠卖地挣钱,现在更多地直接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曹建海说,有的地方政府变得像商人,不仅卖地,同时拼命多建、多卖房子,还让大家都去买房子,多赚钱,结果“大家都去买,房价更高,把老百姓推到高房价一边去了。”

  对于中低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张道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实行住房补贴,同时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和廉租住房,政府将建设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省下的钱直接采取“补人头”的方法,补贴给在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

  他指出,我国自有住房拥有率已达到了81.6%,当前不应盲目建房,还须下大力气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变“以卖为主”为“以租为主”,盘活存量市场。

  曹建海则认为,为避免跟开发商干一样的事情,成为真正的“大开发商”,政府应与开发商保持一定的距离,停止单纯逐利,把大量的工作精力用在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市场秩序、节能环保监管等公众服务方面,杜绝把“毛竹当作钢筋”现象的发生。

  他强调,如果回到计划经济式的建房老路上去,还会推动房价迅速上涨,长远看,使子孙失去耕地,影响生态平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