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空调业遭遇灾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罗清启

  台风“格美”的肆虐把空调业的南方市场刮得七零八落,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旺季不旺的双重作用下,空调业首次出现集体负增长。2006年被看成空调业10年不遇的灾年。

  一、原材料涨价,利润更薄。从原材料涨价幅度来看,今年是原材料涨幅最为惊人
的1年:其中铜价突破了8.3万元/吨的历史性大关,同比去年一季度涨幅达130%,铝价同比涨幅达50%,塑料等有机材料的涨价幅度达40%以上,再加上5月初压缩机生产企业联盟集体涨价,平均提价幅度在15%以上。

  空调产品中除了压缩机,还有多处零部件需要使用铜材,平均每台空调机需用铜6-7公斤,每吨铜涨价1万元,一个拥有1000万台年产量的企业就要增加成本近亿元。而且,如今消费者提高了对空调的附加值要求,由原先只求制冷、制热等基本功能,进而要求诸如健康、节能、环保、静音等功能,这也增加了生产厂家对产品科技含量的投入,摊薄了利润。

  二、旺季不旺。进入6、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不炎热,还时不时下雨,今年的雨水是近几年来较多的一年,乐了消费者,苦了空调厂商。空调行业向来是“得6月者得旺季,得旺季者得全年”,今年最为关键的6月份已经过去,空调厂家没有迎来销售井喷,7月份也刚刚结束,虽然这个月天气较为闷热,但仅靠一个月的销量扭转不了全年的大势。现在各大厂家的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出货降低库存,尽快回笼资金用于2007冷冻年度的再生产。

  三、一线增势强,三线萎缩。从中怡康统计数据看,以海尔为首的3大品牌市场份额继续占据近半壁江山,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市场销售排名前10位品牌的销售量接近总量的80%,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水平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此数据不仅反映以海尔为首的一线品牌的持续强势,也表明三线品牌生存越发艰难,2004年可供监测的133个活跃品牌到2005年剧减到37个,而今年仅剩24个。

  四、新品“难产”。受到2005冷冻年度结束时遗留下来的近千万台库存的影响,大部分品牌在巨大压力之下,鲜有新品上市。在2006冷冻年启动时,仅仅看到海尔新品“鲜风宝”空调,并为其“不用开窗、保温加氧”的健康功能持续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其他品牌没有任何关于新品的声音,业内沉静长达半年之久。

  五、高端产品挑大梁。从2006冷冻年整体销售情况来看,各厂家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以及考虑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均加大了市场上高端机的投入,高端机的比例在不断加大,1000元以下的低端促销机型在市场上难觅踪影。

  中怡康等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低于1000元的空调产品市场份额仅为0.11%,1900元以下的空调份额也仅占到17.7%,销量比去年直降51.8%。4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以28.25%的市场份额居于所有价格段首位,其中,海尔占据了这一价位段市场21.01%的份额居首。在7000元以上的高端柜机中,海尔以22%的市场份额居首。高端机型成为海尔等一线品牌利润的主要来源。

  凉爽天气摧毁了空调业冲击旺季尾声的希望,更重的棒喝来自中消协7月14日对外发布的一份《12款节能型家用空调器比较试验结果》。该结果显示,除海尔、三菱电机、三星3个空调样本实测值与其标称值相等或略高,其他9个样本的空调能效比实测值均低于自己标称值。据南方某媒体报道,某品牌空调受此影响,市场销量下滑20%。

  在行业冷冻年临近结束之时,“能效比事件”无异于雪上加霜。下一年度的日子怎么过,幸存下来的企业都要费些思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