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琢磨]千湖之省亦缺水 当务之急保护生态环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5:56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让天水、客水为我所用 耿海军
水利部门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曾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境内水资源并不丰沛,人均水资源只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3%,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警戒线。(8月8日《湖北日报》) 作为一名身在水乡的湖北人,惊闻“千湖之省”的家乡亦缺水,深切感到了爱水、节水与护水的极端重要性。 由此,笔者又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全国672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然而,让笔者感叹的是,许多地方一边喊“渴”,一边却又面临严峻的水害形势——目前,全国95%的城市每到雨水丰沛季节,都要严阵以待及时排涝防洪。专家指出,湖北的过境客水量其实也很大,年均过境客水6298亿立方米,是省内年均自产径流的6.3倍。这些过境客水及降水大多以洪水的形式流失。 这让我想起以色列。以色列径流不多,但他们很注重“集水”及相关工程建设,几乎把全部雨水都用各种各样的“集雨工程”积存了起来。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德等国也特别重视这样做,而且还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推动。事实证明,把雨水拦截并储存起来,既可缓解缺水难题,又可减轻乃至避免洪涝灾害,可谓化害为利,一举多得。 遗憾的是,在我们这里,“集雨工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一些建筑开发商对此尚缺乏热情,制约了雨水利用进程。 有报道说,北京市2003年曾出台《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市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与建设。现在该市有些单位的新建楼已配套了“集雨工程”。笔者认为,各地都应将集雨事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把平时节水、护水与抓好“集雨工程”等结合起来,提高各种水资源的利用率。政府部门在公共工程建设中要率先垂范,并借鉴国外经验,从法律法规层面强化这项工作。总之,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要采用多种科学办法,让“天水”、“客水”更多地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