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海”为什么默默无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2:12 中华工商时报 | |||||||||
专家称缺乏重点扶植是症结所在 “你可知道山西运城有个‘中国死海’?”日前,由商务部组织的“品牌万里行”活动行至山西省运城市,当地人问及这个问题时,全车的记者或者哑然或者摇头,没人知道。实际上,运城的名字就是自“运盐的城市”而来———这里有国内最大的内陆盐湖,132平方公里的面积被地质学者称为是中国的“死海”。
2002年,运城市的龙头企业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在此地成立了运城盐湖中国死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意在打造成为一个经营盐水漂浮、黑泥洗浴、矿泉水疗等内容的著名旅游休闲品牌。“我们要建成国内一流的养生场所,比以色列的死海还要好。”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宣的志向不可谓不高。 据王跃宣介绍,4年过去了,现在“中国死海”只是基本收回了投资。而各路记者的陌生证明,“中国死海”别说是距离一个国际品牌,哪怕是一个国内品牌都还差之千里! 症结出在哪里?或许从运城市的品牌发展战略思路中可以找到答案。 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喜告诉记者,运城品牌建设的落后体现在“知名品牌”少,以2005年的中国名牌产品为例,青岛市有44个,而运城市只有2个,为此他表示争取到2010年,全市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比2005年增加一倍,培育出3-5个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自主品牌。 记者向该市质监局局长乔宝贵质疑这种规划的合理性时,乔认为这不无依据:“十一五期间预计GDP扩大一倍,品牌的带动效应应该更强,为什么不能翻一番?” “地方政府培植品牌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重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品牌战略一直是“小而全”,每个地方都搞一整套齐全的工业体系,到头来中国的牌子并不少,少的是具有足够市场占有率的品牌。 沈丹阳表示,理想角度上政府只应该是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者,但是在现阶段,地方政府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某些地方之所以品牌发展快,是与政府有很大关系的。” 据此他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模仿韩国模式,抓几个龙头企业,政策上予以倾斜,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立志做成几个国际品牌。“与其做上百个普通品牌,不如做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 “政府对品牌企业的扶植还不突出”,乔宝贵坦言,限于运城市财力、人力上的困难,政府在品牌支持上还未形成体系。 目前运城市对名牌企业最“实惠”的激励手段是对于获得国家名牌产品和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人民政府一次性、不重复奖励20万元,对获得山西名牌产品的奖励则为10万元。与动辄投入百万的品牌建设相比,这无异于杯水车薪。(16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