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研会促陕西发展特色农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0:02 人民网-市场报 | |||||||||
随着近年来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品种出现了阶段性或结构性的供大于求,发生了农产品的滞销或“卖难“等问题。这对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陕西省农业专业技术研究会,面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重任,发挥了别的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农研会是广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老百姓“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由于共同的利益驱动,其组织有着发展特色农业所需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吸收、扩散
那么农研会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大农业贴上“特色”的标签呢? 以品种求特色。品种是特色农业的前提,只有具备“名、特、优、新、稀”属性的好品种,才称得上特色。通过对这些特色品种施以精耕细作之良法,使之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品种求特色,必须坚持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稀”的战略,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品种实验、示范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农技协特色种养基地引进和培育的美国红栌、中华红栌、中国五色槐,在城市绿化中具有明显个性和独特作用。陕西农技协从地域特点出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甚或“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规模生产格局。 以科技扶特色。为了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始终要以市场为中心,多元化引进科技成果,全方位随着市场转化。要采用科技嫁接的方式,扶持特色农业,着力搞好特色农业的良种化、操作技术的模式化,促其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以投入保特色。为了促进特色农业的更快发展,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特色农业投资格局。 以基地带特色。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既能保证市场批量供应,又能对大面积的特色农业发展起作用。对特色农业起步或初创的地区来说,尤以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基地为当务之急。力争做到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定向销售。 以规模扬特色。大家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效益。同时,特色又是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第一要素。只有规模,没有特色,实现不了规模效益。只有特色,没有规模,也不能充分体现特色的价值。 以加工促特色。特色农业要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农研会一定要着力考虑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问题。要通过兴办技术经济服务型实体,发挥联系农户和连接市场的桥梁作用,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兴办实体要坚持“两上两不上”的原则,即上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不上技术水平低的项目;上高附加值的项目,不上经济效益低的项目。 (刘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