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太钢:创新实现转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8: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上半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1.22亿元,同比增长8.29%, 利润13.95亿元 ,同比增长 8.14%;利税25.18亿元 , 同比增长 5.27% 。公司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重点品种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05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在国内18家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的 钢铁企业中排第17位,在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排行榜上,分别占据着第5名和第6名的位置。在整个
“十五”期间,太钢的钢产量只增长了70%,而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都超过两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太钢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推动太钢完成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就是创新。

  围绕战略目标创新

  太钢近年来围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自身在不锈钢生产领域的比较优势,面向战略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过程、面向效益增长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新产品和特钢产品。

  2006年初,太钢与铁道部签下了一个大定单,为制造3000辆铁路货车车辆提供专用不锈钢板。这种货车专用不锈钢板的制造技术只被国外少数几个钢厂掌握,且进口价格昂贵。太钢紧跟我国铁路货运“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早在几年前就成功研发出货车专用不锈钢板,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具有国外同类产品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受到铁道部的青睐,因此拿到了这张大定单。

  从2003年至今,太钢累计研发新产品达到432个,它们都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并且走俏市场。在太钢的总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已占到一半。太钢目前已经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战略产品群,不锈钢、火车轮轴钢、焊瓶钢、军工钢都处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其中有些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太钢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铁道、汽车、造船、集装箱、造币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成功用于三峡工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东风系列火箭等重点工程。今年,太钢牌不锈钢还获得了“中国不锈钢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的称号。

  瞄准关键技术创新

  太钢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为支撑。太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太钢现在拥有以不锈钢制造为主的700多项核心技术,其中近100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全球镍资源、不锈钢、废钢资源短缺的状况,太钢率先

自主研发成功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的工艺技术,这是一项对不锈钢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进步,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不锈钢生产成本,优化了不锈钢品种结构,为节镍型不锈钢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AOD精炼炉炉龄长短是制约不锈钢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环节,所有的不锈钢冶炼企业都在想法设法提高AOD炉的炉龄,经过数年持续的技术攻关,太钢的AOD炉炉龄至今已达180次,这个指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不锈钢厂。

  在借鉴中创新

  太钢在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同时,把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作为加速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移植而来的先进工艺技术转化为企业内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铁精矿粉长距离运输问题,1997年太钢从美国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管道运输技术,建成长达102.2公里的铁精矿粉运输管道。2005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钢需要再建一条运输管道,他们组织起科技攻关团队,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攻克了所有技术难题,自主研发建成了第二条运输管道,比直接引进国外技术节省了一半以上的费用,还把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到从美国引进的运输管道上,极大地提高了这条管道的运输能力。

  在炼钢系统,太钢新建了世界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160吨超高功率电炉、180吨AOD炉、采用直接用铁水作原料冶炼不锈钢和铁水转炉炉内直接脱磷技术,这是两项太钢自主创新的不锈钢冶炼尖端技术。

  太钢创新能力的迸发,得益于太钢多年来形成的鼓励人们创新、帮助人们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太钢建立起以科研课题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机制,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骄人业绩和美好发展前景,使多年来一直困扰太钢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问题得到了根治,太钢已由人才流失的盐碱地转变成为各类专业人才聚集的研发基地。

  太钢人正在为实现他们的“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梦想而奋力拼搏。

作者: 王力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