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走出单位:中国员工单位心态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人的转型是比体制转型更艰难的蜕变

  ■范思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已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但并未产生相应的经济领导力?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走出单位》,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制约中国员工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单位制”,必须“走出单位”,中国企业和员工职业发展才能有新的飞跃。

  该书是一部旨在探讨商业转型社会中的中国职业群体如何意识和超越半个世纪以来的“单位制”困扰,从而使其职业能力和领导力得到提升的原创作品。作品选择了一个典型环境作为分析和阐述的样本:跨国企业的中国公司,这是单位制和公司制度发生直接冲突的环境。其中优秀的中国雇员常常遇到的发展瓶颈,实际上并不完全来自于种族天花板、性别歧视,而更多是来自于自己身上强烈而不自知的单位人倾向。书中尖锐地指出了中国雇员的种种缺陷,那些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对这些熟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有更为深透的理解。作者在书中第七、八章中还给出了详尽而切实有效的提升职业化水准方案,对于个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也给出了独特而智慧的建议。

  正如万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评价:“《走出单位》所表达的商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正是过去三十年

中国经济发展中被忽略的资源要素,也是未来和谐社会和全球化生存不可或缺的养分。”

  所谓“单位”,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衰落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其间有中国员工熟悉的话语体系、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虽然“单位”逐渐在社会组织中被其他名称所代替,但是单位制教化下的一代又一代人依然受到这一制度的强烈影响。

  对典型环境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对典型人群的选择,这本书其实是写给转型过程中的单位人的,而不只是跨国公司的本地雇员。即使是从未在国有单位里工作过的人,其早期的社会化(包括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也一定是在单位里完成的,身上也有“单位制”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单位人,每一个即将工作和工作中的人,都面临一个如何“走出单位”,适应商业转型社会的问题。

  清算“单位制”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是一个转型中的社会、转型中的政府发展所需要的最深刻也是最艰巨的一个转型——即人的转型。本书直接提到了“单位”影响对于人在商业社会中的适应与发展带来的强大阻碍,对单位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清理与重建,将是中国企业人建立起自己

领导力的关键。

  作者的商务生涯基本在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之前则做过外交官和大学老师。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员工职业化素质和企业发展的关联,并于1996年开始对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有大量的一手分析资料和独家事例,论证分析缜密,论点表述犀利。

  全书分上篇“清理单位制遗产”和下篇“跨体制生存与发展”,共九章,约21万字。书中所提到“走出单位”的概念,既有深入而宏观的社会学立意,又有人文追溯的文化学可能,更精于微观经管的实战分析和指南。作品观点犀利直接,笔力雄健从容,在揭露深层问题的同时给出一定建议,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