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快名人堂:是种苹果树还是要苹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9:58 金羊网-新快报

  ■赵晓

  目前,在中国最顶级城市(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上演的是香港和上海的双城记故事。相比于上海,香港成为中国未来最重要城市的优势自不待言,制度、经验、区位、人才等可以说都有一些优势,但香港的劣势却也相当明显,最主要的就是,香港与大陆经济的整合仍然存在诸多障碍。一道小小的海关不仅将香港与大陆分隔开来,使得香港与珠三角
的整合无法做到像上海与江浙之间的“无缝对接”。

  1995年时,笔者参与了深圳市“九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当时课题组曾提出“放开一线,管住二线、深港衔接”的战略构想,即放开香港与深圳的边防线(二线),但管住深圳与内地的边防线(一线),促进深圳和香港全面对接。显然,如果此举在当时成功,那么香港就有可能全面面对大陆拓展(土地和业务),而深圳极有可能成为香港人的“卧城”,香港地价和房价也就不太可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暴涨。

  这个设想本来是想实现双赢,而当时深圳也很愿意充当香港的小弟弟,但大家未曾想到的是,这个设想深圳市赞赏有加,香港方面却不太乐意,据说香港人很担心大量的深圳穷人可能会前往香港。现在看来,这是香港人犯的第一个重大战略错误。这实际上迫使深圳最终走上独立自主的水平分工的道路。现在,香港才开始发现有必要与珠三角更好融合,于是谋求粤港自由贸易区。

  对于香港来说,唯一的出路便在于参与到中国大陆的资源整合过程中去。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要在中国大陆经济的春季时多种

苹果树,这比向政府要苹果吃更加重要。当年,纽约和费城都有着成为美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但结果是纽约胜出,费城败阵。从此以后,纽约越来越强,而费城却再也不能卷土重来。笔者相信,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上海追赶香港的时期,那么在中国崛起的未来10年中,谁能够胜出,谁就将确保其在未来100年中的地位。

  上海的资源整合能力进入到一个新水平。上海已经出现了三个圈,中心是以说英语为主的世界精英圈,次圈是以说普通话(还有说温州话)为主的大陆精英圈以及第三圈说上海话的上海本土圈,但这样快速的分化与整合却未在香港出现。在香港有许多人就连普通话都不能说好,更没有在内心中做好与大陆全面融合并有机整合的思想准备,这使得香港管理在目前的条件上占优,但却极有可能失去未来城市竞争的战略性的机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