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夏王陵:市场化之路难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7:38 经济参考报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宁夏西夏王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历经近千年的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加上维修保护资金的匮乏,正面临大面积坍塌的危险。西夏王陵管理处副主任戴文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技术手段的成熟,目前对西夏王陵进行抢救性保护并非难事,关键是要解决资金问题。

  据悉,目前西夏王陵的管理体制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收入来源主要靠门票收
入和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一些旅游产品。据了解,近三年来的门票收入情况是:2003年,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门票收入270万元;2004年,接待27万人次,门票收入800万元;2005年,接待26万人次,门票收入900万元。门票收入与几家合作的旅游公司分成后,管理处所剩已经不多,勉力维持陵区日常管护和人头经费。

  西夏陵区管理处主任徐建荣说,自1997年管理处成立以来,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已累计向陵区投入近4000万元,主要用于遗址保护、恢复植被以及建设旅游开发等基础性工程。管理处自有了旅游门票收入以来,每年都要拿出收入的1/3用于陵区的保护工作,但这样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据专家介绍,西夏王陵保护是项投入大、工期长的系统工程,仅对主要帝王陵进行技术保护一项,所需的资金就难以估算。到底需要多少钱,要等

文物保护专家组拿出保护工程方案才能预算。据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仅对5号陵进行技术保护一项,至少需要500万元。

  “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受事业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要求经营要走市场化,这是目前很多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尴尬。”徐建荣说,虽然西夏王陵被称为事业单位,但其以收抵支、经费自给管理形式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产业化道路,一位专家就曾表示,虽然很多地方都在喊文化产业化,但并非任何文物保护单位都能走这条路,西夏王陵虽然有名,但还不足以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比,加之受制于区位、客流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化开发的深度有限,所以脱离国家财政支持,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肯定行不通。

  “文化产业概念被提上日程后,博物馆等历史文物景区景点同时具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功能,原有的文化事业性质和新生的文化产业功能,二者的真正融合还需要一个磨合期。”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高小龙对本报记者表示,博物馆等历史文物景区景点对于公众和社会的职责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护好建筑、文物,使其呈现原状,供公众观赏;另一方面才是文化产业的问题。然而,文化产业之路却不是到哪里都能走得顺畅的,文化事业需要财政支持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本报记者:罗博 文婧 实习生:徐建凤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