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华生:新股发行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6:01 都市快报

  全流通后恢复新股发行以来,证券市场引进了机构询价和认购以及网上公开招募申购制度,这是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做法。其用意之一是减轻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冲击,客观上对股市承接大盘蓝筹股登陆A股市场起积极作用。但是,一方面,扩容尤其是大盘股上市的不断加速,导致了二级市场的相当压力和恐慌。另一方面,新股特别是小盘股上市当日的暴炒和股价暴涨的示范效应,造成了巨额资金云集一级认购市场,追求无风险的超额收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规则,诱发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向的异常波动,影响了二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市场化询价与实际上市价相差甚远,也背离了新股发行办法改革完善市场化定价功能的初衷。因此,根据市场发展和各方反映,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已经迫在眉睫。

  本来,既然是市场化询价,从经验老道的机构投资者那里询出的价不应该和市场有多大出入。从境外市场的情况看,发行价与市场价有10%-20%以内的波动,属于正常偏差。但我国股市,小盘股的发行价与市场价有50%以上乃至成倍的悬殊,而且迄今完全是包赚不赔,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既有制度方面,也有技术层面和股市文化方面的复杂成因。

  从制度层面说,我们现在的询价对象只是指定的若干机构投资者,他们既可以参与网下认购,又可以凭借其资金优势参与网上申购。这种制度安排的询价,不仅使只能参加网上申购的中小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询出来的价也很难避免系统性的偏差。因为对于参与询价的机构来说,他们的询价估值越保守,就越能保证他们在网上认购中凭借资金优势的中签股上市后首日的盈利空间。由于大额中签者获得了大量的筹码,为上市首日恶性炒作提供了可能。从技术层面看,我国股市大盘股上市和小盘股上市的市场表现和溢价迥然不同,不宜呆板地采用同一办法。从股市文化层面来看,中国股市诞生时间还短,股市中“炒新”、“炒偏”、“炒小”等投机之风还有相当的市场。喜新厌旧、喜小厌大、投机炒作仍然是中国股市相当一部分人中盛行的过时文化。这种情况反过来进一步放大了我们制度设计和安排上的漏洞或偏差,对权证产品的疯狂炒作是一例,对新股特别是小盘新股的暴炒也是一例。

  现在市场上缺的并不是资金,相反,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是市场货币的充斥和过剩。吸收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是困扰货币管理当局和

宏观调控中的一个大问题。新股发行,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发行是吸纳过剩流动性和健全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手段。中国
证券
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各方参与者的理性和共同努力。(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 都市快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