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盘开放 物流业洗牌在即(产业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0:01 人民网-市场报

  截至 2005 年底,几乎所有的国际顶尖物流企业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来讲,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经历了原材料涨价、国际贸易壁垒骤增、投资房产、投资能源等领域的热潮又相继冷却等一系列风波之后,从去年年底开始全面开放的中国物流业,不仅成为民营企业家面前香喷喷的“新奶酪”,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物流公司以及国内外投资银行的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物流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2002年到2005年,超过半数的物流企业的业务每年都有最少30%的增长。

  然而,对于现在的物流发展是否已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程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教授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化
进程的加快,以及加入WTO,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到全球大市场之中。

  在这个大背景下,物资流动量肯定要增加,物流需求也会随之上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既要减少成本,又要满足客户需求,必然会要求物流企业提供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的服务。中国物流在“十一五”期间将面临繁重的任务,对物流业来讲,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王德荣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物流业对外资开放,国外一些物流企业看到了中国这一庞大的物流市场,必然纷纷抢滩中国,加之国外物流业起步比中国早,一些物流企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其市场

竞争力强于我国的物流企业。因此,这对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容忽视的是:截至 2005 年底,几乎所有的国际顶尖物流企业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他提出,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物流企业应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同时也应该进行整合、联盟与合作,形成规模经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可以说,中国物流企业在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发展道路后,才有了今天占GDP两成的庞大规模,但是在其庞大的规模背后仍然是多、乱、散、差的尴尬局面。因此,即将在10月中旬于北京召开的由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中外商国际咨询顾问公司(REDGATE Consulting Group)承办的2006第三届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年度授牌典礼暨中国首届国际运输物流峰会,得到了各国物流与运输界的广泛关注。峰会的举办将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先进企业交流的平台,是国内物流企业开拓视野、洞察国际物流业成熟发展的轨迹、学习先进经验的良机。同时,峰会也能使政府掌握行业脉搏,为国内物流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提供了沟通平台,使各种信息和观念交流融通,增强企业的理论水平和市场认知能力。

  由于行业独特的性质要求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是全局性的,需要涉及到政策、规划和行业协调等方方面面,更需要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作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起到了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协调行业联系、促进行业深化改革的作用。因而,由该协会主办的中国运输物流峰会,必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鼓舞中国物流业的研究与实践,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

■ 本报记者 王立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