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保监会 > 正文
 

透视投资过热背后的结构"失衡病" 须标本兼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7:24 保监会网站

  当前经济形势述评:放眼全局重在落实严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是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6月份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3.9%,为两年多来的最高增幅。这一轮投资过热既呈现出了投资内部的结构失衡,同时也将加剧一系列宏观经济的结构失衡,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三多三少”凸显投资结构失衡近年来,在总体投资高热的形势下,投资内部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过多而公共服务投资严重不足。2004和200
5年,城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6.3%和38.6%,今年上半年增长38.6%,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部城镇投资;与此同时,公共服务投资增长严重偏低,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2004年增长11%,2005年增长12.2%,今年上半年增长也仅上升为23.1%,占全部城镇投资的比重由2003年的4%下降到目前的仅2.9%。──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等“硬件”投资增长过多而“软件”投资严重不足。城市基础设施(修路、建广场等)投资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相对较慢,2004和2005年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8.1%和24.6%,明显偏低,比重下降。——房地产投资中耗能型建筑过多而节能型建筑偏少。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因此,在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的背后,隐藏着房地产业的高耗能问题。房地产投资长期过度增长不仅不利于相关重工业(钢铁、水泥)的产业升级,而且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就钢铁行业来讲,其60%以上的钢铁产量是为了满足房地产需求的,房地产持续保持过高增长水平,便意味着市场对钢铁的大量需求主要表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量提高上(房地产对钢铁的技术要求低)。在高利润和高需求的条件下,钢铁行业产品升级的动力不足。过度刺激和保护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而且会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由此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增大。“高热”引致系列结构失衡当前投资高增长有其合理性一面,在产业上表现为结构升级型制造业的投资快速增长(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工业的投资进入加速增长期),而在区域上表现为中部地区投资进入加速增长阶段。但近阶段投资增长水平过高,将加剧一系列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对中长期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很大隐患,需要高度重视。首先,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导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将影响中长期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今年上半年投资过快消费偏慢的格局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投资持续过快而消费持续偏慢的后果是:投资与消费之间循环不畅,即高投资缺乏消费的支持,高投资增长将会很不稳定。当高投资无法持续并出现明显的向下调整时,消费增长不足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引起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其次,现有格局下投资持续过快增长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被大大延缓。持续的投资过快增长如果不经过合理的调整,将会使落后低效的产业和企业被人为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因缺乏必要的市场压力而难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被大大延迟。在高投资的支持下,市场利润率的合理调整将受到阻碍,一些技术含量低、高耗能的生产能力得以保持,如“五小”将会继续有市场,甚至死灰复燃,这明显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在产业结构升级不明显及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情况下,高投资意味着高耗能,要想实现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将十分困难。另外,新一轮投资过热在短期有减少产能过剩压力的功效,但中期将加大产能过剩的矛盾。今年以来投资的再次加速增长短期使产能过剩问题被弱化,即产能过剩矛盾被掩盖,许多产能过剩且为高耗能的产业投资重新加快增长,这不仅会加大下一期产能过剩压力,而且与减少能源和环境污染形成很大的冲突。如上半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水泥工业)投资增长43.7%,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加快了32个和17.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32.7%,比上年同期加快了4.3个百分点。还有,高投资低就业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导致中长期消费不足。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运行基本态势之一是,高投资增长伴随低就业增长和偏低的消费增长。实际消费增长水平比前几个周期偏低2~3个百分点,而投资却偏高很多。由于投资效率偏低或者投资所形成的分配机制问题,偏少的份额转化为工资,而多数的份额转化为资本收益,且被少数人获得。因此,投资高增长又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致使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被削弱。标本兼治结构“失衡病”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投资过热及其所带来的结构失衡问题。首先,运用市场、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使过高的投资增长率明显下降。要更大地发挥货币金融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作用,如采取“小步多次”的升息策略,每次将基准存贷款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抑制货币需求;加大公共市场操作力度,可根据情况继续定向对商业银行发行票据,有针对性地收缩流动性;根据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和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同时,严格土地管理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技术、节能和环境等标准)来坚决抑制新开工项目增长。其次,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一方面,遏制投资增长要对结构作出区分,即重点遏制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过度投资,而对城乡公共产品的投资则应该积极增加,支持产业升级型投资。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及置换出居民和企业的负担(因国家对公共投资不足,公共部门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从而在降低公共服务价格和增加居民收入两方面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改善投资与消费结构。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推进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合理调整。三是利用当前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各项体制改革和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是推进财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垄断行业等方面的改革,尽快改变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过强干预,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46]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