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钟表进口量增长四成洋品牌纷纷在深设营销总部
境外手表强势登陆深圳市场
专家指出:国产手表要在竞争中取胜,当务之急是强化品牌建设
不少生活在深圳的朋友已经放弃戴手表的习惯,但不会感觉不到手表的存在。在万象城负一楼,在天虹商场名表大厅,在深南东路表行,巨幅手表广告,为手表代言的香港明星海报,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手表样品,都会一股脑儿闯进你的视线。
心细的朋友还会发现,这些手表海报、样品中,最抢眼的是英文字母,是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几乎被“淹没”在其中。
市民的这种感性印象直接彰显了以深圳表业为中坚的中国表业的严峻形势:境外手表正加速进入深圳市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本土手表份额在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两方面面临挑战。
上半年钟表进口增四成
市钟表行业协会日前披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市钟表成品进口金额上升幅度达40%,约为1.5亿美元,是近几年来上升幅度最高的。预计未来数年内,手表进口仍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协会的有关人士分析,越来越多的境外手表品牌将中国内地当成它们未来最有发展空间的市场,已经进入的在加大推广力度与扩建销售渠道,还没有进入的则在加快登陆的步伐。
一些境外手表品牌公司纷纷在深圳设立中国内地营销总部,作为开拓我国内地市场的桥头堡和大本营。今年6月底,一家香港企业与内地企业合资的钟表公司总部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在深圳正式运营;另外一家在德国和香港上市的全球知名钟表企业,选择在深圳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下半年将投入经营。
成品手表进口持续大增,营销总部不断内迁深圳,境外手表对深圳市场发起的凌厉攻势正在改写深圳手表市场的格局。“依波”表市场部经理林丽女士说,三年前中国内地市场上,境外表、国产品牌表、国产杂牌表的销量呈三足鼎立之势;销售额方面,境外表占七成,国产表占三成。如今格局已发生变化,境外表销量上升至50%以上,销售额超过80%。国产名表在与时俱进,而本土小品牌、小企业被挤压在越来越小的空间内,有的甚至被残酷地淘汰掉了。
中低档手表鏖战激烈
8月4日,记者走访了万象城负一楼,发现三家表店都是主卖或专卖瑞士表的,主要品牌是瑞士的斯沃琪、天梭和西马手表。中国表只在其中一家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呆着,售货小姐还特别申明“我们基本不卖国产表”。
记者随后来到上海宾馆附近的天虹商场“名表中心”。还未走进商场大门,浪琴、雷达、依波路等国外手表品牌的广告画就映入眼帘。而一进门,几乎与记者撞个正着的是Swatch(斯沃琪)柜台,有中国四大名表之誉的“飞亚达”、“依波”、“天王”则“位居其后”。再往里走,是一排瑞士表专柜,多种耳熟能详的瑞士品牌手表全都陈列出来了。
记者发现,多数国产名表的价格与相当一部分境外表价格定位重叠,都在几百元至两三千元之间。一位国产名表女销售员的感受是“虽然我们的销售量也有上升,但幅度比不上那些国外品牌。国外品牌的销售势头更猛”,“其实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同档的外国表差不多,但它们是国际品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那些牌子,在价位、档次相当的情况下,更愿意买那些牌子的手表”。
市钟表研究开发服务中心网络部主任夏浩然介绍,深圳进口的境外手表品牌一般都是中低档的,价格为几百至几千元的居多,这一档次的境外手表品牌对国产表的冲击要大于顶级境外品牌带来的冲击。
“依波”表市场部经理林丽也认为,国产表的畅销区间是600元-2000元,而中低档境外表攻的正是这一块市场。瑞士品牌的中低档表对国产表冲击最大,具体表现在情况相当时,国内卖场更愿意选择瑞士表。
国产手表须擦亮品牌
差距是存在的,关键是国产表该如何迎战?飞亚达公司总经理徐东升说,发达国家人均拥有手表是23只,发展中国家人均12只,而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大城市,人均手表不到4只。因此,从国内市场来看,手表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与外国优秀品牌比,国产表最大差距是差在品牌建设上。飞亚达要利用网络、生产等方面的自身优势,在保持产品优异品质、注重细节、品牌美感、人员培养等方面将借鉴国际大品牌的经验,以尽快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市钟表研究开发服务中心的夏浩然也认为,中国手表市场空间广阔,国产表与境外品牌寻求合作,共同挖掘手表文化,共同做大手表市场,不失为一个双赢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