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十项改革,济南政府大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访山东省济南市市长鲍志强

  ■市长专访■中国经济时报赴山东采访组

  泉城济南正进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也步入“深水区”。面对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矛盾,济南先从政府自身“开刀”,破除发展中的体
制机制障碍,推进阳光、法制、责任政府建设。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赴山东采访组对济南市市长鲍志强进行了专访。

  选准定位打好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山东省经济活跃,除省会济南外,还有青岛、烟台等经济强市,那么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发展应如何定位?

  鲍志强:济南既是省会城市,又是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济南市提出“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思路,确立加快建设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浓郁现代气息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这是我们站在服务全省的角度,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基础上,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把握比较优势、历史责任和发展前景,兼顾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从实际出发而确立的。这一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包括“坚持32字基本方针,落实六条主要措施,实现三大目标”。

  其基本方针是:“以人为本,以城为魂,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服务全省,辐射毗邻”。

  

中国经济时报:近几年,济南把城市建设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鲍志强:一个城市要想又快又好地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我们所做的就是打基础。

  “十五”期末,济南人均生产总值近4000美元,城市化率56%,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要保持又快又好发展,首先要提升城市承载力,需要把城市建设放在适度超前的位置。

  济南通过前三年努力,城市建设已经奠定三大基础:一是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确立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高起点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突破单就老城改造模式,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高标准实施“十大工程”。确定自2003年至2007年,总投资过千亿元,实施交通、管网、绿化、供水、设施、康居六类建设工程,名城、蓝天两类保护工程,河道、容貌两类整治工程。三是变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民主决策的规划管理体制,高效廉洁运作的工程管理体制,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城市运营体制,综合执法和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区管理体制,法制化、市场化土地管理体制。实施生态城市规划和保障应急预案,为搞好城市管理奠定了体制基础。

  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突破

  鲍志强:纵比看成绩,横比看差距。从横比来看,我们在大城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中国经济时报:济南市的发展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鲍志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这得益于改革和开放两大动力。但长期形成的体制和机制弊端也有不少,不解决这些弊端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政府自身需要改革。

  济南市从2004年起提出,推进阳光、法制、责任政府建设,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推进行政机构、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机关(事业)分配制度、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机关事务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税体制、政府投融资体制、统计制度和城市管理制度等十项改革。

  提出这十项改革是出于这样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解决体制机制矛盾,是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构筑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济南长期积淀的体制机制性弊端,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能力较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远未充分发挥,离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距离。不消除这些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济南的各项战略目标就难以完成。

  其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政府转型滞后问题是加快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作为改革推动者,政府必须把自己作为改革对象,切实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纠正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卓有成效地履行政府责任。

  第三,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推进阳光、责任、法治政府建设。由于体制机制的弊端,在一些关键环节,如行政审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融资、分配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滋生腐败的漏洞。通过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权力约束,健全行政决策、执行、监督制度,推进阳光责任法制政府建设,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既能干成事、又要不出事。

  第四,激发活力优化环境,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氛围,形成又快又好发展格局。像济南这样的城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只靠市本级力量是不够的,而形不成合力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凝聚合力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理顺关系,健全责任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县(市)区发展主体的地位,提高市直各部门服务意识,构筑各种生产要素积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从政府自身改革有时是很难的,需要协调许多部门利益,如何保证改革的执行力?

  鲍志强:靠什么达到这些目标?靠说教达不到,靠开会、发文件也达不到。我们的

审计,年年审,一审就是一大堆问题。时间长了,老百姓会认为,这是政府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久治不愈”。从体制上、机制上找原因,就得靠改革,靠建立好的机制和体制。

  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市场取向、突破重点。每项改革注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挖掘市场主体的潜力,注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还要坚持整体策划、有序推进。为使十项改革可控可行、稳妥推进,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总体统筹规划,对每项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推进步骤都进行了研究,使其成为综合配套的有机整体。另外,还要坚持审计先行、监察保障。审计监察部门坚持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严格监督和纪律。对每项改革都进行扎扎实实的前期调研,制定针对性强的纪律规定。我们称其为两个先行:一个是审计先行,一个是监察先行。

  中国经济时报:这十项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如何设置的?

  鲍志强:这十项改革,按改革目的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推进行政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是推进政府体制创新、加快政府转型的载体,也为十项改革构建了一个体制框架,所以最先策划推出,以此为切入点拉开整个改革序幕。二是围绕规范政府资金管理、构筑预防腐败机制,推进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机关(事业)分配制度、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改革。这四方面的共性问题是:行政行为不规范、行政成本过高、管理机制落后、容易滋生腐败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完成机构改革后,就着手对这四项的推进。三是围绕保护发展积极性、规范经济秩序,推进财税体制和统计制度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10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发展主体的地位,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激发区域发展的内在活力。四是围绕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和城市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这些改革,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涉及深层次矛盾。

  鲍志强:改革就是利益再调整,权力再分配,不可能没有阻力,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但我们对改革坚定不移。一个城市要想又快又好地发展,政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政府能否把自身的角色扮演好、把自身建设搞好,关系济南今后的发展。要建立起阳光、法制、高效、廉洁的政府,这才是发展所需要的最好环境。市场的生产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流动,往哪里流?就是要往环境好的地方流。怎么能创造一个好的大环境,就是要通过政府的十项改革。“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凡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济南形象的,我们都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走向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

  鲍志强: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打基础,为下届政府创造一个好的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一届政府,愿意做打基础的工作,是不容易的选择。

  鲍志强:除了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我们还在三个方面做打基础的工作: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新型工业化,再一个是国际化。

  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从拉动消费来看,农民怎么富裕?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提高他们的人均占有资源量,进而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提高收入,才能使他们从自给自足的群体变成消费群体。另外,加快城市化,要把国内外一些优质的生产要素吸引到济南来。为此,我们进行了城市整体规划,乡规全覆盖,城规指导乡规,乡规指导建设性规划。建立了一套推进体制:四大方针,四高原则,四个目标,四个控制,八项制度。四大方针是:大规划、大整合、大投入、大发展。四高原则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四大控制是: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造价、控制安全。四个目标是:明星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效益工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基础。济南这个城市,工业面临很多问题,这几年也是在做基础性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2005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把济南列为18个“极力推荐城市”之一,“浙商论坛”将济南评为山东省惟一的“最佳投资城市”,《福布斯》杂志将济南列为中国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这都显示出济南正在加速融入国际经济舞台。

  鲍志强:评价济南外向型经济,既要看数字变化,又要看质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前五年,济南引进资金1020亿元,进出口总额118.2亿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达24家,经济外向度比2000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新的外资项目存活率高达100%,并出现台湾工业园、孙村片区等外向型经济集聚亮点。尽管与发达城市比还有差距,但我仍然对济南开放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在投资环境、开放领域、发展载体、体制机制方面,为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济南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时期,大投入带动大发展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