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呈现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5年,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经济增速连续3年超过10%。最早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明年将迎来“60岁生日”。这个改革开放初期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活力不强的民族地区,现在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7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22.8亿元,年均增长16.6%。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近日召开的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上说,内蒙古走向
前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大力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十五”期间,内蒙古引进国内资金26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政府财政性资金只占9%,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资金高达70%。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让五大自治区数千万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经济持续增长势头拉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220多万群众,西藏正处于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中央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00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民族工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一批国家支柱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民族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新疆已经成为国家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乳业、毛纺、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生机勃勃。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倾斜和引导下,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6年来,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仅2005年,五个民族自治区总产值增长14.35%,高于西部地区12.7%的增长速度。据了解,内蒙古、新疆、西藏等五大自治区及30个民族自治州都处于西部大开发范围内,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王金祥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统筹,倾斜支持,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着力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