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外运渐行渐远的航空大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0:39 中国经营报

  在空运和海运哪个作为主流业务的踌躇中,央企中外运集团始终无法割舍对航空市场的向往。

  参股国航

  8月1日,中外运集团旗下的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外运发展”)忽
然宣布,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认购国航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认购股份总额8000万股,锁定期为18个月。

  自从中外运前掌门人张斌离职后,中外运未来的发展策略就成为了业界热衷的话题——究竟是沿袭前任总裁的航空、快递梦,还是发挥现任董事长苗耕书的人脉优势和政策导向,主攻海运市场?

  此次中外运入股国航,似乎给外界一种重振快递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悉,国航获得证监会批准,拟发行不超过27亿股A股,而中外运的8000万股还不到国航3%的股份,无法在国航享有任何话语权。

  中信建投的行业分析师李磊预测,国航的发行区间很有可能在2.6元~2.7元之间,按照这个数字,中外运将以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入股国航。对于一直号称手里有“闲钱”的中外运来说,这个数字无足轻重。

  国内快递渐行渐远

  此次中外运购买国航的

股票,更多地被业内看做是一次投资行为。

  去年中外运曾经对四川航空心有所属,有意买下四川航空49%的股份。但是随着中外运前掌门人张斌的下台,中外运与四川航空的合作被搁浅至今。听到中外运入股国航的消息后,川航内部人士坦言对彼此的合作已经“心灰意冷”。

  快递曾经是中外运发展的排头兵。对于一直标榜“综合物流提供商”的中外运来说,涉猎的业务包括货运代理、快递、海运在内的九大项,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海陆空货运代理和快递业务。

  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建卫曾经告诉记者,中外运的国际快递业务占到了中国市场25%的份额,但国内快递“还是个婴儿”。与其他业务相比,快递的利润率相对较高,为了将手里充裕的现金找到合适的增长点,张斌看中了国内快递业务。

  为了抢夺这块市场,张斌有意效仿UPS和FEDEX的模式,拥有自己的机队,将空运和快递整合到一起。正因如此,它与四川航空签署了购买其49%股份的意向书。据了解,这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接下来中外运有意与四川航空集团组建一家货运航空公司,中外运希望获得控股权。

  然而就在双方为货运航空公司的股权分配僵持不下时,中外运集团的前总裁张斌黯然下课。随着他的离职,中外运的快递策略也逐渐模糊。

  海运业务成主流

  随后,苗耕书走马上任中外运的董事长。虽然中外运对外的宣称口径是,在麦肯锡的战略发展规划出来之前,中外运并不确定战略方向,但是中外运内部一名高管透露,全力发展海运已经成为中外运的共识。

  据悉,麦肯锡规划的初稿已经在中外运内部开始流传。它大致将业务分为一线和二线两大类,其中物流、货代、海运等属于一线的核心业务,其余则为支持性业务。上述人士透露,中外运的定位是综合性物流承运人,不会放弃海陆空任何一块业务,但海运则为其主攻目标。

  这或许这与苗耕书的个人经历脱不了干系,他曾经担任五矿集团公司七年的总裁,在干散货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更重要的是,发展海运的战略符合中外运的国企身份。因为中外运今后的海运业务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做强干散货运输,承担运送

铁矿石等战略物资的职责;二是开展原油运输,响应“国油国运”的号召。不久前,中外运刚刚与日本商船三井合资建造了一艘3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而这些都有服务于国家利益的意味。

  事实上,中外运弃快递而重海运的决策并不让人意外。

  目前我国《邮政法》即将出台,国内快递的前景并不明朗。邮政很可能将350克以下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自己的专营范围,这无疑将大大缩小国内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航油价格的不断高企,航空公司的盈利空间被持续吞噬,据统计,上半年我国航空公司整体亏损高达25亿元人民币,中外运选择在这个时机切入快递市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但在发展干散货运输的问题上,中外运内部还有争议。因为货物集装箱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干散货运输被看成“夕阳行业”。中外运看到了中国

能源运输的持续动力,才决定逆势而行,“但这类似一场豪赌。”上述中外运人士说。据悉,在中外运的内部会议上苗耕书曾经表示,“中外运的资本金充足,战略上要适当的扩大投资。”

  不过李磊认为,押宝空运或者海运,中外运只能二者居其一,因为平衡发展对企业资本金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太高,作为海陆空一体的物流服务商,中外运显然不能全面推进各个业务。

本报记者:柴莹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