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唐山之“震”与“唐山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9:08 经济参考报 | |||||||||
30年时空变幻,浴火重生的唐山给世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话题。从社会制度、抗震精神、防灾意识,到地震预测、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唐山的话题横跨众多领域,足可形成一门内容丰富的“唐山学”。这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 首先,人类必须对自然界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自然的话题,去年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自然界和各种生命的演变、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必须尊
唐山地震所发生的年代,是一个非常荒唐的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一句最典型的时代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许多人看来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唐山地震虽然与这些荒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唐山地震把一个泱泱大国都震懵了。正是这轰然一响和遍地瓦砾,才使人们赶紧在心里为“自然界”腾出地方,一群浮躁的人,在一个浮躁的年代里,总算有一个不浮躁的醒悟。 其次,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一种开放的力量。在唐山地震三年后的一个地震研讨会上,主办单位透露了唐山地震的死伤人数。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断定这是一条新闻“大鱼”,极力说服了有关部门,向国内外发了新闻通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那样的年代里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很庆幸能够逃离那片历史沼泽,能够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年代走到让世人刮目的今天。 但是,我们的开放力度现在还远远不够。比如,我们国企中的“十二豪门”就仍把持着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向内外资开放的步伐仍显得步履蹒跚。尽管有关部门言之凿凿:我们的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所谓的“竞争”,只是由一家垄断变成多家垄断,或者说由独家垄断变成寡头垄断。老百姓既没有产品的选择权,也不能以自己的选择来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服务质量,更谈不上以自己的努力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了。如果国企“豪门”不进一步向国外资本和国内民间资本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可能还要更迟一些。 此外,我们应该在历史长河中为唐山地震划出一个正确的人文坐标。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唐山地震的受灾程度都是非常著名的。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这起灾害?个人认为,这样的灾害恐怕只有在中国才能得到这么好的化解和恢复,一以贯之的社会制度和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国外同样的地震灾害,几十年内恐怕都不能恢复元气。唐山地震后,一种震惊、亢奋和全神贯注,把国人聚集到了抗震救灾的旗帜下。为支援灾区,各地开动机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氛围开始浓厚,思想的“运转”开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从这一点上说,唐山地震不仅在时空上留下了历史印记,在中国现代社会和思想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一个闪光的转折点。 叶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