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保监会 > 正文
 

政府管理过于宽容 根治房价快涨须调整利益分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8:24 保监会网站

  一般而言,住宅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是住宅供给不足,当然,其中也有非正常原因。比如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房屋,以及政府管理不善是非正常原因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相当多的土地长期占着不开发。由于住宅市场具有地域性特点,各城市、甚至城市内各区域之间难以余缺调剂。这就为房地产商抬高、甚至垄断房价提供了条件。此外,政府对房地产业管理是过于宽容的。全国及各地至今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房地产市场协调机构。近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原局长王先进就明确表示,住宅价格高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但目前采
取的一些房地产调控措施,其内容与地方利益冲突。他认为,必须有相应措施或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否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调控的目的很难达到。任志强不造房自有他人造开发商重燃"圈地"热情七月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热闹异常:外资购房管理规定出台、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启动、二手房转让征收个税……眼看楼市调控的弦越绷越紧,就在这时,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突然放言:“开发商不是傻瓜,如果房价会下降,那就不盖了,为什么要盖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房子?如果真是小户型达到一定比例,市场不好了,发展商就不会去投资了。”而在实际情况中,和任志强“不盖房”论形成对比的,是国内部分开发商不仅不准备“不盖房”,相反,在经历短暂的沉寂后,他们的盖房热情随调控“温度”的上升而再度“飞扬”。有房产业内人士评论说,任志强不造房,自有他人造。万得资讯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3月至5月,国内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这两项重要指标呈现逐月下降态势,但在6月,这两项指标突然反弹,分别由1526.77亿元人民币、0.24亿平方米回升至2036.91亿元人民币和0.41亿平方米。6月,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趋3紧,各大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急剧下滑。房地产商的热情缘何而发?不少证券公司的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国六条’和九部委意见下发后,各大房地产商都非常紧张。但紧张并不等于观望和不作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控以后,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后继乏力,一些大地产商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和积极的入市行为,将获得更为有利的市场地位。”在一些调控重点之外的二线城市,大批房地产资金正在聚集。“一方面是房地产商声称房价下跌有权不盖房,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又重燃‘圈地’热情。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信息说明的只能是,博弈还在继续,而且日趋激烈。”上海房地产界独立评论人士顾海波说。“不盖房”论意指何方依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东部地区的房价已经大大超越了居民的可承受能力。正因如此,国家加大了楼市调控力度,从供、需等方面多向着力,试图解决房地产过热问题。然而,房价继续保持上行。调控的作用有滞后性,国家有关抑制过度投资(投机)及结构调控的措施对市场的影响尚未显现———有关专家提供了一个可以被接受的解释。但在这个时候,任志强说了一句话,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很难说中小户型就一定是中低价位。的确,当中小户型商品房由于供应的扩大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后,部分房地产商可能退出开发,随之而来的是中小户型商品房的涨价。但目前的问题是房地产投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国家关于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占70%的规定对解决社会自住需求还是有帮助的。”顾海波说。“我国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为公有制,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政府为发展房地产市场出让公有土地,这决定了房地产商在取得土地的时候已经占用了公共稀缺性资源。因而,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行‘政策性限价’是正当之举。”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玉芳说。有业内人士评论说,房地产不仅是市场商品,由于牵涉到国民基本生活需求,所以也具有半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政策性限价”对市场供求结构进行调整,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热、建设热,最大程度上保证居民的住房条件。“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任志强再次放言说如果小户型市场不好,开发商有权不干,这样的做法,就颇有些醉翁之意了。”任志强“语录”:“开发商不是傻瓜,如果房价会下降,那就不盖了,为什么要盖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房子?如果真是小户型达到一定比例,市场不好了,发展商就不会去投资了。我们得相信市场经济中市场会决定投资或不投资。”“房价上涨会吸引更多开发商来盖房子;反过来,如果大家都不盖,房价也就上去了——总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很难说中小户型就一定是中低价位,也很难说中小户型就是社会保障,更难说中小户型就一定是人均住宅面积在缩小,都是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文件来决定的。”[][46]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