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海西”成为对接台湾产业的活跃地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7:1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李凯顾瑞珍许雪毅)随着海峡西岸建设在福建全面展开,台商投资福建逐渐升温。海峡西岸已成为大陆对接台湾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最活跃地区之一。

  福建省经贸委的官员说,新一波台商投资热潮主要集中在光电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行业以及农业种植。

  今年以来,上百家台湾机械企业、电子企业、食品企业按行业整体迁移“海西”的情形多次出现,舆论界呼之为“群雁现象”。

  今年2月,世界第三、台湾第一大

液晶显示器厂商友达企业独资设立的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预示着光电产业“航母”落户“海西”。

  友达

福建项目一期投资为1.5亿美元,总投资5亿美元。伴随友达而来的配套项目30多个,投资数亿美元。友达董事长李焜耀预计,2007年友达投产后,友达及配套企业的产值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我们的蝴蝶兰在台湾研发品种,在漳浦培育种苗。这些花苗在欧洲市场尤为走俏,去年我们出口海外的种苗达百万株,今年预计会更多。”漳州富圣兰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慈颜在位于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大型温室内,颇为自信地对记者说。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6年4月15日获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挂牌,是大陆惠及台湾农民的重要措施之一。创业园设立以来,吸引台农、台商投资达1500万美元。许慈颜的公司在短时间内从3000平方米大棚迅速发展到1.4万平方米。

  许慈颜表示:“闽台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把台湾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漳州的土地、人力成本优势结合起来,是双赢的事情。”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福建合同台资同比增长20.5%,仅6月就有洪光机电等5项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落户福建,当月福建吸收合同台资1.64亿美元。台商加速投资“海西”已露端倪。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在闽台资项目累计达8400多家,合同台资144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1亿美元,排在江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三位。

  今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亲切会见了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这极大地增强了台商投资大陆、投资“海西”的信心。

  福建社科院院长严正分析认为,台湾二、三产业向岛外转移、拓展市场趋势增强。而福建正处在由轻型产业结构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闽台两地生产要素既有垂直分工的基础,更有水平分工的条件,两地产业具有较大的转移与承接空间。“海西”的建设为闽台产业对接创造了互动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机遇。

  福建省经贸委的官员表示,福建正积极研究如何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更好地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我们将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两岸合作交流的最活跃的地区。”(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