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在做空中国银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1:31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对于刚刚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中国银行来说,它和资本市场结合后的第一个夏天是一个波谲云诡的季节。

  8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市场上经历了一轮较大的抛空,当日被抛空20996000股,涉及金额71630750港元,占总抛空额的约8%,当天中行以3.41港元收盘,基本上已经回落至招股当天的收盘价格。

  同一天,A股市场上的中行也走出与H股相似的K线。当日盘中中行A股创下3.28元的新低,较3.08元的发行价仅仅高出0.20元,距上市首日最高的4.05元,已经有近20%的下跌。在香港和内地市场上,上市不久的中行股价不约而同地向“原点”回归,背后是一只怎样的手?

  对冲基金做空?

  8月2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多位香港基金经理。曾有媒体报道称,在一些大型投行的交易席位上出现了大额的中行抛售。香港辉立

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陈煜强表示,在博彭、路透等交易平台上均能看到一些交易席位的代码,但是这个代码不能说明什么情况。

  “即使是在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席位上发出的卖盘信息,你也不知道是大摩自己想卖,还是它所代表的客户想卖,而且也无法查出他们想抛售的数量。”陈煜强说,“这属于商业机密,没有人会透露给你。”

  按照有关的规定,只有股东减持比例达5%以上,才需要向外界披露,但是陈并没有发现诸如淡马锡等战略投资者有相关的减持信息。“即使披露也没有意义,因为有时滞,或许等一些大机构披露它的减持时,它已经又开始新一轮的增持活动了。”

  而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的主管萨穆杰认为,目前抛空中行的很可能是一些香港的对冲基金,以及一些发行衍生权证产品的投资银行。“具体说是谁,只有场内的经纪人清楚,外人基本不可能知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介绍了他们较为常用的对冲操作原理:一般情况下,这些对冲基金会向“货主”(即拥有大量中行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借入中行的股份,然后在市场上抛出,由于其抛售的量较大,很可能会使得股价下跌,于是他们可以在市场上再购入

股票还给“货主”。

  这位对冲基金经理介绍说,在香港市场上,有众多的“货主”,包括像摩根士丹利这样的投资银行、大型海外基金或是中行的一些战略投资者。“他们手头的股票很可能是有禁售期的,一般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股票无法在二级市场抛售,但是却是可以借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入他们的股票,进行对冲活动。”他说。

  他透露,对冲基金一般借期为三个月或是六个月,甚至更短,也有几天或是几个星期的。“每单交易都不一样,包括借贷日期和股票借贷利率都是随时根据市场进行安排的。”他说,“而且跟每个货主交易可能都会有不同的价格。”

  短期无回暖迹象

  对于中行为什么被抛空,香港的基金经理们普遍的看法是,目前的市况对H股不利,中行只是其中的一个反映。

  “早在今年4月整个市场气氛便已经转移了,我们今年头三月就开始减持手中的头寸,接下来就开始有适当的抛空动作。最近恒指虽然上了17000点,但我们认为已经不值得再持有头寸,你说的中行也是如此,我们目前只是进行短线交易操作,而不持仓。”萨穆杰说。

  陈煜强认为,目前中国正经历宏观调控,不仅有加息压力,还有准备金上调的动作,基金经理的普遍看法是,宏调可能会使得贷款收益收窄,而且对

房地产的影响还不明确,这使得投资者对银行贷给房地产的贷款质量存有一定疑惑。

  不过,陈煜强称,中行8月1日的抛空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沽压一直是存在着的,但基金并不是真正沽出手中的股份,而是不增持新头寸,同时可能一有高涨情况就抛出获利,在这种情况下,股价保持平衡甚至从高位下落一点实属正常。”

  “即使按目前的股价(3.41港元左右),中行也比它的招股价有16%的上升,怎么可以说是受打压呢?”萨穆杰也反问道。他指出,除了宏调因素,近期工行即将发行新股,以及众多投行推出的认购/沽权证都可能是中行股价持续不升的原因。

  萨穆杰解释:“对于认购证来说,它对中行的影响是,当价格行至高位时,投资者便会行权,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会平抑价格上涨;而对于认沽证来说,发行商为了对冲风险,需要经常在低价位的时候再抛出,这又加剧价格下跌。”上述几位基金经理均表示,近期内看不出中行股价有回暖的迹象。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