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支撑铜价的“筹码”(诚剔看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5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入夏后,铜市现货交易兴趣下降,这是市场消费的季节性因素所使然。各地区的现货升水较上半年消费高潮期明显走软。正常情况下,即使在商品牛市周期里,夏季也会出现一些价格调整行为。这在本轮牛市过去的两年里也是习以为常的,但今年,市场背后已出现了一些潜在的看不到的东西。

  眼下,世界最大铜矿——智利ESCONDIDA的劳资纠纷已浮出水面。上个世纪90年代的
世界最大铜矿——CHUQUICAMATA也因为岩石滑坡损坏了矿石传输系统而出现减产。这些都对目前铜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然而,铜价能摆脱季节性因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今年仍有许多大型铜矿会按照时间进程出现新的劳资纠纷,或者说引发铜市供应中断的潜在因素还有一大把呢!

  右表为今年

劳动合同将要更新的一些矿厂名单。幸运的是,已有两家铜矿的合同更新平稳通过,接下来集中在智利和加拿大的铜矿中,其中任何一家劳动合同更新时发生罢工都足以引发铜价的剧烈反应。

  原因是,首先,我们不管是对现行基本面供求过剩或缺口进行详细评估,还是对目前铜市供需基本面的总体评估,至少都能认同一点:今年甚至明年的铜市都处于供需极其平衡的状态。

  因此,上述大型铜矿中的任何一家如果出现长时间罢工,都有可能加剧铜供应的紧张,从而对价格提供短期内火爆上涨的机会。

  其次,集中在智利的大型铜矿,其生产成本基本上代表着世界产铜的最先进成本,因此工人们开出的增加工资和红利的要求也基本相同。而眼下,工人的要求和资方的承诺之间差别之大显然是谈判难以弥合的。工人的基本要求大致都在3万美元以上,因此如果近期ESCONDIDA的谈判不能解决,将严重影响今后将出现的劳动合同更新时的谈判进程。

  再次,这些可能会留下的罢工隐患,都具有一个鲜明特点,他们主要是产矿企业,因此接下来将会对目前铜矿产量和冶炼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产生巨大影响。

  当前,矿产商已经就年度精矿供应合同加工费及价格分享条款发生了严重争执,以BHPB为代表的矿产商如果是当前可能引发罢工的ESCONDIDA矿的控股集团,在当前的合同更新谈判中不愿意和工会妥协的话,很大程度上又会给当前合同精矿加工费的谈判带来有利的影响。

  最后,在当前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任何成功的强强并购案都会成为世界主要矿消费国,特别是缺乏铜矿资源的消费大国的“噩耗”。高价下的买入厌恶心理已经驱使各类下游产品制造商退场观望,不仅精铜的备库兴趣降低到了“冰点”,精铜冶炼商与矿产商签订的原材料供应合同也出现了长期价格的“均线反转”,或者说市场参与者本身仍不具备在中长期接受目前高价的生产和消费心理。

  笔者认为,亚洲地区的LME注册库存最终耗尽将是铜市进一步出现供应危机的信号。在LME的全球库存体系中,曾经占LME总库存近90%的美国库存已经荡然无存,欧洲库存只有300多吨,LME的现有库存基本上都集中在亚洲,而亚洲库存的补充来源是中国国家储备局。换句话说,高速发展的

中国经济急需补充铜资源,国家储备局却无奈地一直把本来属于国家的紧缺铜资源不断地在送往国际市场。而中国精铜矿采购小组做梦也想将精矿加工费保持在100美元之上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半里所备的精矿及原料库存还能撑多久。显然矿产商们正在为更长久地维持高额利润创造更加稳定和美好的环境,如果说这样的环境已经存在了的话,作为消费者和精铜的加工商们手里又有什么牌可打呢?整个铜的产业链上,暴利集中在最上端的时代显然远远没有结束。真正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市场机制远没有形成,因此任何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等待”心理非常类似于一种“自杀”行为。许多下游加工行业长期退市观望,久而久之,已经被行业所淘汰。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下游铜产品产量却在年年递增,因此观望与期待最终还是挡不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行业发展趋势。

  当我们判别当前的牛市是否会结束时,我们所要关注的显然是铜的供应行业是否在走向越来越强大。铜生产行业已经结束了完全靠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的历程。当前形势下,对总供应量与总需求量的紧密控制在目前的高价环境下所能维系的时间越长,矿产商无疑就能在整个铜产业链上占得先机。这种供求关系的长期维持不仅有着深厚的基本面背景,而且从铜市场所已经形成的从定价到获利的完善机制来看,进一步调整行业结构,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变行业经济增长的结构,充分地享受当前的牛市环境。

  铜价不但没有转势,总体趋势仍然是向上的。我们期待着8000-12000美元区间将在第四季度成为供应和需求的主要成交区间。

诚剔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