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降耗20%的“硬度”莫成数字游戏(本周点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01 人民网-市场报

  “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其中,今年的目标是下降4%左右。然而,国家统计局等机构8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

  从统计数字上看,能耗降低20%——这项“十一五”规划中关键指标,完成起来任重道远。就在上周,发改委和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签下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这意
味着能耗指标已经成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不过很显然,GDP还是地方官员们最为看重的指标。因此,可以理解国家发改委将节能指标层层分解的苦衷。实际上这些指标还将在省以下层层分解,并且具体到一些重点行业,包括1008家高能耗企业也将签下这一纸军令状。问题是,这样一套庞大而细致的系统是否可以见效,并不仅仅决定于中央部委的决心和意志。在此前各地人大通过的地方“十一五”规划中,都明确了能耗降低目标,不过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表明,自己定的指标可以更低一些。甚至还有省份认为,能耗的合理增长更符合该省的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看看各地为自己制定的“

十一五”蓝图,就更容易理解地方的雄心壮志。各省区预期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平均值超过了10%,而根据中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年均GDP达到7.5%就可以完成任务。

  我们现在更加强调降低能耗是一项刚性指标,然而在中央和地方分权的格局下,行政命令能够发挥多大效力需要检验。地方政府并非

能源消耗主体,政策宣示和强力弹压都可能收到一定效果,但不会是治本之策。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部分,20%的硬指标在一些地方最终会像GDP那样,变成数字游戏。

  因此,无论是对高能耗生产工艺的强制性淘汰还是各级政府的层层考核,都无法替代市场的调节功能,对政府官员可以采用的行政手段,无论是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还是作为一般能源消费者的公众,都未必管用。低廉的资源价格无异于对能源消费的补贴,再强大的政策宣传对此也无能为力。

  我们相信,最为有效的市场手段就是纠正扭曲的价格机制。如果能源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事实上存在的畸形的价格补贴政策依然继续,无论是企业还是公民,都不会有足够的节约动力,也不会培养自觉的节能意识。

  也正因为如此,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硬度”,也许还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以此为契机,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理顺能源价格和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言,更有“含金量”。

清源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