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高调“挺私”实为“挺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02:31 中华工商时报

  上周一,《中华工商时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重庆市委书记高调“挺私”》,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而在重庆,有关为民营企业突破性发展创造良好氛围的报道更是层出不穷。有报道说,在重庆市工商联传达市委书记的讲话时,“台下掌声雷动”。当事人小天鹅董事长何永智直接了当地对媒体说,汪洋书记选择在她的店发表“打鬼”宣言,就是公开为民营企业撑腰。

  高调“挺私”也自然引发一些窃窃私语。即使众所周知,这个“私”非“自私自利”、“损公肥私”之“私”,而是“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之“私”,犹如史湘云所言:“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但由于“私”字的口碑仿佛祥林嫂的再蘸,无论怎样做,都脱不了“不洁”的干系,别说“力挺”,即使是谁为其说话,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究竟事实如何呢?

  高调“挺私”,实质是“挺民”。从报道看,这位市委书记上任第一天,就跑到重庆老大难地方———库区和贫困山区,明确表态,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库区及贫困地区的发展。可以想象,如何发展经济,让为国家三峡工程做出极大牺牲和贡献的老百姓尽快摆脱贫困,成为这个直辖市党委领军人思考的主要问题。也可以想象,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经验让他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和曙光。只有发动人民,让老百姓自己动手创造美好富裕的生活才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无疑,这种思路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方针路线是吻合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还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其要义在于鼓励、支持。而今天,市委书记“打鬼”“挺私”正是对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的坚定贯彻。

  无疑,这种思路与现实也是吻合的。根据全国工商联《2005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私营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318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290亿元,2005年超过1万亿元,五年增长7倍多,势头更为迅猛。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明显快于全国税收增长速度。私营企业税收增长率五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五年增长6.3倍。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60%,成为地方的主体财源。

  而从私营企业的组成来看,全国430多万家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涉及投资者超过1000万人,家庭人口超过300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达1亿至2亿人,他们因能够就业而有生活保障,其中多数人过上了温饱和小康生活。而且,2500万家的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近2.5万元,可说都是小本经营,其涉及家庭人口达7500多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组织群体,又岂是一个“私”字了得,这些数字反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自力更生地创造自己美好生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应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一幕壮举。所以,这位市委书记把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统筹城乡之重”和“富民兴渝之要”的思路非但不应受到指摘,而更应得到认同和赞赏。

  高调“挺私”,实质上还是“挺公”。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背负着沉重社会包袱的国有企业,其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减员增效”,轻装前进。下岗,一度成为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而这些下岗人员,很多都是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帮助下,在民营经济领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同样是《2005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称,“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净增7000万人。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净增5700万人。而同期城镇就业总数增加了4100万人,国有单位就业减少了约1500万人,个体私营企业就业增加了2600万人。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7.5%增加到2005年的85%左右。2005年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达到75%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更是分担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就业问题的基本解决,也就没有社会的基本稳定,更谈不上国有企业的发展。

  同时,民营经济延展了国有企业的产业链。其强劲而快速的发展,既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原材料、配套产品和服务,也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并以其独特的“鲇鱼效用”,激活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哪里的民营企业发展得好,哪里的国有企业也就能发展得好,两者相得益彰。

  民营经济归根到底是以民为本、以民为主的经济。如果全国,特别是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都能像重庆市委书记那样坚定而明确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可喜的变化?(2G7)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