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清河“绵羊绒”领到“身份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9:45 河北日报

  结束闯荡海内外30多年无"户口"历史

  本报讯(通讯员徐平记者姜艳)现在清河绵羊绒终于不用再“降低身份”充当细羊毛了,也不用再担心无标可循被查处。日前,《绵羊绒》河北省地方标准的正式实施让清河羊绒众厂家长出了一口气,这意味着“绵羊绒”的称谓和分梳加工技术正式被业界承认,“绵羊绒”这个闯荡海内外30年没有“户口”的清河骄子终于领到了“身份证”。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绵羊绒”是利用山羊绒分梳技术在土种绵羊身上开发出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清河县开发成功了绵羊绒分梳技术工艺,清河也成为我国最大的绵羊绒分梳生产基地,由于绵羊绒制品具有品质高、耐穿着、易保养等独特优势,绵羊绒初加工及针织和机织产品远销英、美、德、意、日、韩、香港、台湾等地。

  由于绵羊绒生产加工占用资金不多,适合广大农民经营,一时间分梳绵羊绒业在清河风起云涌。目前清河年产销绵羊绒已达2万多吨,织衫、裤、裙500多万件,占全国总产销量的85%以上。据有关人士预计,“

十一五”期间,该县绵羊绒生产加工能力将提高到3万吨,年产绵羊绒衫2000万件,其他服装制品200万套,绵羊绒深加工率将达到40%以上。

  但一直以来,清河羊绒由于没有统一的、被业界公认和遵循的产品标准,致使生产、加工、销售和进出口活动无标可依,造成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严重制约了绵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企业的绵羊绒及其制品因为“没有产品标准”被有关部门查处,同时在国内外市场屡受冲击。

  因“没有产品标准”,产品在国际商检中无标可依,清河绵羊绒在30余年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只能降低“身份”、以“细羊毛”的名义出现(“细羊毛”有现行商检标准),“毛”与“绒”的一字之差,就大幅度降低了清河绵羊绒的纤维价值,使清河绵羊绒业多年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按2006年收购指导价,一等白山羊绒为500元/公斤,其他品种、等级的羊绒收购价以此为参照,而羊毛收购指导价仅为40元/公斤)。

  1997年,清河县质监局专门请示国家纤维检验局,取得了对绵羊绒及其制品暂不查处的批复,让处在阴霾之中的清河绵羊绒业看到了一线曙光。

  今年5月,河北省地方标准《绵羊绒》终于顺利通过了中国纤维检验局、国家羊绒产品质检中心专家的审定。《绵羊绒》河北省地方标准针对产品特点,对绵羊绒的定义、技术要求、型号等级、检验准则以及检验证书、包装、标志、储存和运输等做出了明确规定,适用于我省境内绵羊绒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交易。该标准对绵羊绒与绵羊毛、山羊绒等做出了明确界定,使产业运行有据可依,维护并稳定了市场成长和竞争的良性秩序,给绵羊绒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