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那么好的太阳能汽车他们竟然不识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8:21 南京晨报

  晨报讯 “搞发明难,跑市场更难,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看到使用的那一天。”昨天,年过七旬的熊国权老人,手捧自己的太阳能汽车发明专利,禁不住一阵辛酸。

  吃住全包,每月3000元零用,还有20%的公司股份。可惜当时我已经68岁了,怕出远门生病了没人照料。

  有人开价200万美元

  1999年5月,一位台湾老板向熊国权伸来“橄榄枝”。“当时我带着自己刚做好的车模去参展,这位老板恰好看到了。他很兴奋地问我,开价500万买你的专利够不够?我对合作一窍不通,一下蒙了。会后我咨询了科委、经委的人,可他们也不敢拍板,这事就拖了下来。”

  很快,美国国际发明发展中心在与熊国权接洽后,他们对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200多万美元,但随即爆发的9·11事件,让合作泡汤。

  2003年,熊国权申请了专利。一位新加坡老板找到他,“那老板给我开的条件是:吃住全包,每月3000元零用,还有20%的公司股份。可惜当时我已经68岁了,怕出远门生病了没人照料,最后忍痛拒绝了好意。”

  “每见一个人,我都费尽口舌介绍,可没人真正关心我说了什么。”

  四次碰壁 受尽白眼

  “记忆最深刻的是去找南汽,过了四道‘关卡’,还是没见着老总。”熊国权一一列出会见名单:秘书主管、技术中心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主任、科技部部长。“每见一个人,我都费尽口舌介绍,可没人真正关心我说了什么。”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熊国权家住浦口珠江镇,进一趟城要花两个多小时,转三趟车,可这些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其实我最怕的是看到别人瞪大眼睛,用一种怀疑的口吻说‘老外都搞不成,就凭你也能行?’”

  他熊国权就一个人,既不属于国家863计划,又不是专家权威,怎么可能?

  一个人能造汽车?

  “市场在哪里?车造成什么样?南京市需要多少辆?什么时候量产?”当记者联系南汽汽车研究院科技部王部长时,一连串的问题把记者问住了。

  王部长说,“南汽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燃油 电力,熊国权的思路与我们不符。”他进一步说明,不管是油 电还是氢电池也好,普及都是2010年以后的事,而南汽需要的是能批量生产的技术。当记者告知,熊国权已经与南京天印专用车公司签订了协议,样车几个月后问世。王部长依然持怀疑态度。“我只听说过日本搞出了

太阳能汽车,他熊国权就一个人,既不属于国家863计划,又不是专家权威,怎么可能?”

  目前已有人研发出新型太阳能电池,完全解决了阴天电量不足,需经常充电的烦恼。

  电池突破就能上路

  南京专利园董事长王宏喜认为,“太阳能汽车最大的技术难题在电池上,只要在电池上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汽车进入家庭不会太漫长。”事实上,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人研发出新型太阳能电池,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池片,能产生2瓦电,整个车顶铺设1平方米面积,就能产生2000瓦电,这就完全解决了阴天电量不足,需经常充电的烦恼。王宏喜说,电池成本大约14万,加上车本身2万元,初期车价约为14万。但跑300公里的费用只有15元。而同等路程下,燃油汽车要烧36升油,一天油钱就是120元,一年要6万元。开得越久,太阳能汽车的优势越明显。

  作者:陈瑶 高婷 崔娉/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