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背离百姓感受 CPI被低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宏观经济形势热点五问(二)■本报记者孙东辉

  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在低位徘徊,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然而,老百姓却有这样的感受:大到住房、水电、成品油、教育、医疗,小到蔬菜、水果,满眼都是价格看涨,使消费者“钱袋子”的支出明显增加。为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百姓生活感受存在如此差
异?CPI被低估了吗?

  CPI为何背离百姓感受

  “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这样判断上半年价格形势。郑京平做出此判断是基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价格涨疯了。”在广州生活的张女士清楚地记得6月份“吃菜比吃肉还贵”的情景,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台风“格美”的肆虐让近期的菜价又居高不下。在北京工作的杨大雷则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3至5月份,不到两个月油价两次上调让我现在每个月多花约160元。”

  中国

人民银行今年二季度问卷调查也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调查数据表明,今年二季度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的占比升至24.4%,较上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2.1%,比上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降幅较大。

  “

房价、交通、食品、服装、日用品和娱乐消费,很少有不涨价的”。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说法。CPI因为背离百姓感受而受到了大众质疑。

  “房价不计入CPI统计,加上服务价格调高等因素很容易让人们产生CPI统计‘名不副实’的感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CPI基本上体现了居民居住类价格变动,但人们在房子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增大的情况下,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人们“看涨不看跌”的心理,使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

  7月21日,郑京平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因为商品住宅是一个很特殊的商品,它既具有消费功能,又具有投资功能,不能直接把房价纳入居民消费统计。作为一个消费者,总是有抱怨价格上涨的倾向,除了房价这一点以外,下面四个原因值得大家考虑。

  一是少数商品的价格与一揽子商品平均价格之间的差异。如果拿涨的价格和平均价格比,感受就会不一致。二是消费者可能会拿地区之间的价格或者小区域价格和全国范围价格比,这样也会出现和自己感受不一样。三是对比基期的原因。即消费者现在买的商品价格可能是和两天前或是和一个月前相比,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主要是和一年以前相比。四是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感觉不一样。

  物价指数如“雾里看花”?

  “CPI编制的不公开反而容易招致民众对物价指数的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颇多“感慨”:CPI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有通货膨胀或者

通货紧缩的关键指标,也涉及到几乎所有国民经济问题的核心。政府制订货币财政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要参照它的变动趋势,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生产率等重要指标要用它作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基准。CPI的体系和权重应随着经济制度、经济条件、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订,消除其滞后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CPI统计的局限性和不透明让物价指数成了‘雾里看花’,影响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使一些研究无法开展。”这位专家表示。

  央行在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受价格控制和价格统计方法本身局限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CPI还不能完全反映真实通货膨胀程度。”

  “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的把CPI编制过程与程序、样本的取得、不同消费品的权数等公开化、透明化,为什么就是无法实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姓现实经济生活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差距明显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CPI指数缺乏真实性与科学性。目前国内的CPI体系,无论是权重上还是类项的计算上,并没有真实反映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变动水平。

  针对有人对我国CPI的编制方法和数据质量提出的质疑,早在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是科学的。我国从1953年就开始编制价格指数,在编制价格指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CPI的编制工作始于1984年。经过数次改革,目前,我国CPI的调查方法、计算公式、权数的获取等均已比较成熟,CPI编制在世界各国中处于前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为此,我国的CPI权数每年都作一些小调整,每五年作一次大调整。”这位负责人指出,经过20多年实践检验,我国CPI的编制方法是科学可靠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CPI被低估了?

  “被低估10倍是粗略测算的结论,这个范围也许是8到12倍。”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万晓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CPI指数被系统性地严重低估。就在数天前,他抛出了《27年间中国城市CPI被低估10倍,年均低估9.5个百分点左右——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真实通货膨胀率的粗略测算》的报告。

  7月18日,郑京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说:“从长期一点的因素看,我们也曾经做过解释,就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与历史的情况相比,已经开始由短缺到供应充裕或者供略大于求的阶段,所以价格尤其是终端产品的价格比较难掌握。”在万晓西看来,这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承认了我国近年来价格指数的基础统计数据可能不准确。

  “我们通过直接对比商品价格大体可以判断,以1978年CPI的权重计算,27年间中国城市CPI上升15倍左右,低估3倍左右。”万晓西提出,如果考虑进结构性变化因素——国家将原来承担的医疗、教育、住宅以及养老均主要转由居民个人来承担,并进行相应的权重调整,“则27年间中国城市CPI再上升3-4倍,上升50倍左右的估算是不为过的,按此中国城市CPI实际年均环比上升15.62%,低估9.5个百分点左右。”

  “2005年居民的居住消费为808元,而这包括房租、水电、物业费、房屋修理等与居住有关的消费,自己购买房子也要算虚拟房租,你相信有这么低吗?”易宪容对记者表示,仅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所公布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看,就轻易发现其中的数据与实际经济生活的脱节之处。“这种统计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水平差距远得离谱。”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