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浙查获多起纺织品假冒产地案 专家认为非法转口后果严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09:25 上海青年报

  据新华社杭州7月29日专电(裘立华 和苗)浙江检验检疫局近日多次查获纺织品假冒产地案,专家认为,遏制非法转口现象刻不容缓。

  日前,浙江检验检疫局在对杭州一家服饰有限公司出口新加坡的女式长裤进行检验时,发现货值69300美元的21000条女式长裤产地标识有“MADE IN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制造)字样,浙江检验检疫局立即责成其暂停出口接受调查。

  据这家服饰公司负责人说,这批服装使用的产地标识由客户在香港制作,并从香港直接寄到工厂。工厂和外贸公司并没有对这批标识进行检查,就交给缝制车间装订。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国家产地标识的有关规定。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在全省各地连续发现和处罚了十多起假冒产地标识的涉嫌非法转口案件,产品涉及上衣、长裤、短裙和衬衫等。在查获的这些案件中,检验检疫人员对出口服装实施检验时,发现其产地用英语、西班牙语或者其他国家语言标注,写成韩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澳门等地制造,企业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禁止

纺织品非法转口的有关规定。

  据检验检疫部门分析,出口服装假冒产地标识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是全球唯一遭受美欧纺织品设限的国家,我纺织品物美价廉,有效配额不能满足目标市场对我国纺织产品的需求,这促使部分出口企业铤而走险,采用不正当手段在纺织品标识上做文章,以顺利实现出口获取利益。

  其次,个别外贸公司存在侥幸心理。假冒产地服装一旦蒙骗过关,可以摆脱中国产品的低档低价,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地,大幅度提高卖价销售,获取较高利润,即使假冒产地被查获,因为外贸公司不是生产企业,非直接责任人,也不必承担太多的违法责任。

  此外,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守法意识不强,尤其是部分新增外贸企业或者新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对出口服装规定不清楚,对假冒产地法规不甚了解。有的企业是按照国外客户提供的样品复制,有的企业则是接到了国外客户的订单转而做外贸服装的,对国外或地区客供的

商标、挂牌等未加审核就使用,违反了规定。

  浙江检验检疫局专家斯欣宇说,纺织品非法转口贸易的危害性极大,根据中美、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关于非法转口活动的处理规定,经双方核查和磋商后,非法转口一旦确定,将对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全国协议总量做等量扣减,这意味着企业违规将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受罚。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美欧相关部门的关注。美国将于近期派稽查小组赴泰国、越南等国就非法转口展开调查,而欧盟部分成员国的海关已开始怀疑中国香港和澳门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存在舞弊行为,理由是从两地进入欧盟的纺织品同比分别出现234%和150%的“过快增长”。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