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莱比锡:被锈蚀的历史荣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20:07 财经时报

  钟瑞海

  莱比锡在历史上是一座盛产中产阶级的欧洲文化名城,但是二战后美军把莱比锡“让”给了苏军,莱比锡的尴尬也就从此开始。两德统一之后,德国两大汽车工业巨头,保时捷和宝马都将工厂迁入莱比锡,莱比锡也在恢复其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荣耀

  2006年3月,纽约马塞尔研究所的全球城市调查结果显示,莫斯科取代东京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城市,而德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莱比锡,却是欧洲最便宜的城市。

  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刚刚发布的这个调查报告以纽约为基准数,通过住房、交通、食品、服装、生活用品、业余爱好费用等200项费用数据的比较,得出这个城市消费指数排名的。莱比锡在250个城市中排名第123位,不仅是欧洲最便宜的城市,比所有东欧国家的城市排名都要低得多。

  这个相当冷峻的数据,给莱比锡这个城市,增添了更加扑朔迷离的色彩。在刚刚闭幕的世界杯足球赛中,莱比锡作为德国十二主办城市之一,刚刚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

  在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网站上,是这样开始介绍莱比锡的:“莱比锡正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期,人们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交融。”

  事实上,莱比锡的“社会巨变”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加严重。因为是欧洲名城,也因为时代的巨大变迁,莱比锡和其他的欧洲名城相比,更像一面被历史挤压变形的哈哈镜。这一面哈哈镜既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了莱比锡的精彩和辉煌,又映照出历史和现实的不相称,理想与发展的不相称。欧洲最便宜城市这个事实,也显现出一种尴尬:因为其他有名的城市,通常都是昂贵的。

  历史悠久的欧洲明珠

  走进莱比锡的历史,如同找到了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颗明珠。而这颗明珠,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经璀璨夺目了。莱比锡的童年几乎像是了不起的神童哪吒,脚踏风火两轮,一轮是自由商品交易会,另一轮则是大学和出版。

  早在1190年,萨克森伯爵“有钱的奥托”就开始在莱比锡举办了两个交易会,其中一个选在美轮美奂的米歇尔玛斯大教堂内举办。

  古代莱比锡的商品交易会,仿佛是以当代经济特区的模式举办的,交易会期间,不仅所有的桥梁和城门都免收人头税,而且绝对保护交易者的人身和货物安全,哪怕这些商人是来自正和萨克森交战的敌对城市。

  这样一来,可谓财源滚滚,四海皆通了。许多商人甚至移居到了莱比锡。到16世纪,神圣

罗马帝国的皇帝干脆下令,莱比锡周围不得举办别的交易会,莱比锡交易会干脆成了皇家交易会。

  到18世纪,莱比锡自称为“全欧集市”,市场里充满了来自波兰和英国的货物。莱比锡还是欧洲最早开始

股票交易的地方。这样的传统延续下来,甚至是在东西方冷战时期,莱比锡也占据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交易中心的角色。铁幕下的双方通过莱比锡进行贸易。

  但是莱比锡的文化发展,在童年时代也毫不逊色。1409年建立的莱比锡大学,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学,也是欧洲最早,最有盛名的大学之一。

  莱比锡大学赫赫有名,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东德时期著名的“卡尔·马克思大学”,也是因为它使得莱比锡在中世纪晚期,就成了欧洲的出版中心。从莱比锡大学毕业的名人,在世界名人录里面,拥有一个很长很长的名单。比如歌德在1765至1768年间,就在莱比锡大学学习。

  盛产中产阶级的文化名城

  莱比锡是历史名城,也是一个以商人,尤其是爱好音乐与艺术的商人著称的地方,也是一个以盛产中产阶级、渴望和平而出名的城市。

  1871年的时候,莱比锡已经是一个10万人口的大城市,哥特式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大剧院、音乐厅到处耸立,市政厅美轮美奂,既夸张又豪华。因为它的繁华和浓厚的文化色彩,德国人已经习惯于把莱比锡称为“小巴黎”。歌德在《浮士德》中就是这样形容莱比锡的。

  但是这样的美丽和繁荣,并没有因为市民爱好和平的愿望而躲避战争的蹂躏。1813年,莱比锡成为拿破仑战争中著名的莱比锡战役(又称“民族战役”)的主战场,拿破仑的军队在这里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军打得大败。现在莱比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著名的城市观光点,就是为纪念这次战役而建立的“民族之战纪念碑”。

  拿破仑并没有改变莱比锡。所以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莱比锡的人口达到75万之多,成为德国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和最重要城市之一。巨大的工厂在四周建设起来,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加,犹太人越来越富裕和引人注目。

  这个时期,莱比锡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即使是在今天,莱比锡还是没有超过那个时候的规模,更不用提在德国城市排名的重要性了。

  不久以后,莱比锡就被盟军的轰炸机炸得体无完肤。不知有多少经典的古建筑,在战火中成为废墟,包括德国历史上最漂亮的,曾经无数次上演过巴赫作品的莱比锡音乐厅,也被炸得尸骨无存。这不仅使得莱比锡从此一蹶不振,也同样记录了战争给莱比锡人最为深刻的集体创伤。

  正因为是这样,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莱比锡人选择了一种和平的方式,要求社会变革。那些据说是中产阶级后裔的莱比锡人,在牧师的带领下在尼古莱大教堂祈祷和平。一时之间,祈祷和平的人群挤满了教堂的庭院和附近的卡尔·马克思广场。这种一声不吭,没有任何暴力倾向的方式,感动了整个德国。

  期待再一次骄傲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56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次生日这一天,美军第69步兵师攻占了莱比锡。但是不久以后,美军就把莱比锡如同一块蛋糕一样,割给了苏联红军。

  莱比锡是个骄傲的城市,但是莱比锡在上个世纪以来,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尴尬:它的位置太靠东了。正因为如此,美军把莱比锡“让”给了苏军,莱比锡的尴尬也就从此开始了。

  毫无疑问,莱比锡是民主德国的最重要城市之一。但是,莱比锡却不能像西德城市那样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90年的时候,它的人口才47万多,比30年代要少整整30多万。房屋陈旧,街上跑的仍然是老式的有轨电车,车厢油漆剥离,跑起来的时候,似乎随时都有要散架的样子。很少有人提起它的骄傲——歌德、巴赫和莱布尼兹。

  两德统一以后,莱比锡大概是德国发展得最快的城市。数年之间,人口就增加到了50多万。2002年后,德国两大汽车工业巨头,保时捷和

宝马都将工厂迁入莱比锡。城市中也建起了崭新的高速轻轨电车。巴赫的古典音乐连续不断地在城市上空盘旋回响。莱比锡又一次繁华起来了。

  但是,莱比锡真正的骄傲,不是因为庞大的汽车工厂和产业工人,而是在于传统的博览会,著名的大学,古典音乐家,以及欧洲出版中心的地位。但是,这一切,却一去再不复返了。莱比锡不得不接受汽车巨头将工厂迁到城市旁边,也不得不接受因为它曾经是一个东德城市,而劳动力低廉,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尴尬。在申请主办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战场上,莱比锡刚刚败下阵来。

  尽管今天的骄傲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尴尬,莱比锡依然是一个充满骄傲的美丽城市。

  二战炮火之下遗留的经典建筑和历史名人就足以让它跻身为欧洲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刚刚诞生的欧洲最便宜名城这个称号,也许对莱比锡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欧洲自由艺术家和海外游客将因为这个消息而涌入莱比锡,并且再次为莱比锡创造真正的骄傲:艺术和文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