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石头为何“疯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20:07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胡劲华

  《疯狂的石头》,其票房的成功让全国媒体发出颠覆国产大片制作的狂吼。此片的成功之道,比如小成本、高票房、无厘头喜剧元素,为国产影片带来了新的希望

  《疯狂的石头》在短短半个月内超越了1000万票房,而且由于“病毒”营销效应和“文青”口碑相传,目前票房纪录正在突破1500万。令人振奋的是,与其一起PK暑期强档的是国际大片《超人归来》。

  小制作,大聪明

  《疯狂的石头》最开始叫《贼中贼》,以重庆方言讲述了一个黑色幽默风格的喜剧:三伙人为了一块天价翡翠展开阴差阳错的偷宝、护宝工作,基本上两三分钟一个喜剧小高潮,影院内笑声不断。

  而其最先亮相则是在遭到国内外媒体诟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众多记者冲着出品人刘德华的品牌效应一起看片。原来打算多拍摄刘德华看电影镜头的记者,最终也放下机器投身到“笑运动”中,每隔几分钟的全场爆笑,释放的不仅是快乐,也是一种尊敬。

  很快,200多位记者的嘴和手以及互联网,加速了“石头”的滚动。最简单的证明就是上映半个月,票房已经突破了1000万元,大有和《天下无贼》比拼的架势。

  不过,让非著名导演宁浩小露一把的是,这部打着刘德华投资的影片,堪称小成本运作的宠儿,投资约400万元人民币,DV拍摄再转胶片,没有一线明星,没有大肆宣传,超越千万的票房估计让很多大牌导演红了眼,也红了脸。

  “石头”模式,被媒体忽悠成对“国产大片模式”的颠覆。事实上,如同IDG、软银等众多风险投资基金一样,作为出品人的刘德华,他只是模糊看中了一些未来有升值希望的新导演股票,然后拿出自己一点置妆费进行撒网式培育。没想到,一个1977年出生、三十岁不到的中国内地小伙子宁浩,竟折腾出了烟雾。

  作为“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一部分,无疑刘德华走运了,但刘德华也有他的遗憾,原本想多投几个人的,“可惜我的钱不够那么多”。

  刘德华对宁浩的评价是,“我就觉得他有一种幽默感,是我在很多地方,在香港很多导演身上找不到的。”

  新运作,反盗版

  在作品本身之外,良好的发行运作当然是一剂温柔补充。在发行和出品相对脱离的今天,拥有良好的发行策略对影片的影响力增辉大有裨益。在院线和影院市场之外,该片在音像和网络发行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收益。上映10天后即推出音像制品,很快又将推出合法的网络下载,一系列连珠炮的动作彻底挤掉了盗版的空间。看电影的观众凭电影票,只需花10元钱就能购买到正版DVD,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传播率和入院观看率。

  发行方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虽然较早推出音像和网络制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片的票房成绩,但他们采取此举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种院线、音像和网络的良性循环,通过《疯狂的石头》为国产电影试水全新的发展模式。

  宁浩在7月24日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透露,票房已经超过1500万元,但他本人并没有多少盈利。

  但宁浩对这种新运作模式表示了肯定,“通过全国影院的上映,支持正版DVD的发行,正版网络的下载权,以产生良好的盈利,再通过良好的盈利投入到新片的创作中。”

  “恶搞”圈钱新主题

  当然作品本身并不是为全部人所接受,也有观众在哈哈大笑之后忘记了很多。但是花费几十元在影院难得开怀一次,也是一种新型快乐消费。

  在压力空前增大的今年,60%应届大学毕业生游离在就业门槛间,需要释放的民众有了“恶搞”情结。从胡戈的“馒头血案”,到黄健翔恶搞彩铃,到中国打进了世界杯,一系列类似上世纪90年代周星驰无厘头的影视节目受到空前欢迎。

  而“恶搞”是对流行文化的一种玩笑和戏谑,只有导演和观众都熟悉这些语境,影院里才会发出心照不宣的笑声。

  宁浩认为,“归根到底影片的成功在于它的草根,它适应了90%都是草根的观众。”宁浩正好和目前的“奔奔族”(生于1975-1985这10年间的一代人,指社会压力大,热爱玩乐却拼命工作的族群)同龄,他自己的遭遇和追求正好能抓住市场的命脉。不可否认,时代的压力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作品的影响力,利用公众知晓的事件制作笑料,不仅是爆笑,更有笑后的深思。

  2006年可谓“搞笑年”,电视剧《武林外传》的风靡、网络恶搞剧《一个馒头的血案》的蔓延、非著名

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流行,众多快乐喜剧元素充斥在这些事件里,“石头”的疯狂更加深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创作者的心态很放松,娱人娱己;内容富有平民气息;对流行事物很敏感,信手拈来加以调侃和戏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含蓄的讽刺。“新无厘头”主义正成为精神产品的畅销元素。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饶曙光甚至号召:“我们实在是太缺少喜剧了。我提议,所有中国年轻导演都该拍一部能充分体现游戏精神的喜剧电影。”

  “幸福突然来临”的宁浩在欢乐中也保留了一丝思考,他坦言目前的电影工业环境,决定了年轻导演“做娱乐”比做“艺术”更难更累。不过现在需要的是多元化电影市场。“不能总是大片。有时候项目需要达到的效果,决定了投资规模。大制作和小制作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但相对“名导演——大投资——平庸的影片——坏口碑——高票房”这类国产大片怪圈,小成本制作如果能找到“内容为王”的根本道路,也许能够将更多石头变成

钻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