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强制个税再起楼市波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9:53 青年时报

  无论是住宅结构的90平方米和70%、土地供应70%,还是限制外资炒楼,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决心显而易见。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以前全靠自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将强制征收。个税强征表现了政府坚定的调控决心。也显示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逻辑非常清晰。

  但由于之前几个政策出来后,都有较长消化过程,甚至出现调整。因此,接受采访
的多家房地产公司和中介公司对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表示关注,但对政策能否落实普遍抱有观望之心。

  ■现场

  房东主动让利 客户连夜看房

  昨天,杭州房产中介再次面对6月新政之前的市场反应。一些房东为了赶在8月1日前完成交易,纷纷主动让利2万—5万元。据业内人士预测,接下去几天,杭州二手房市场将会出现一个成交小高峰。

  “今天一天就跟打仗似的,公司经纪人都是跑步干活的。”盛世管家企划部经理谭微平向记者透露,“今天我们成交的一套京惠花园的房子,房东挂牌81万元,成交之前双方达成76万元成交价,税费上除了营业税外全部都是由客户承担,而个税的出台,房东则主动再次让价1.5万而促成提早成交。”据了解,昨天该公司共成交10多套房源,与平时的成交量相比高出一倍。另外,我爱我家、中原地产、外滩房产、裕兴经纪等中介公司也有很大的交易量。

  “很多房东为了提前成交,纷纷打电话表示让利,幅度在2万—5万元。”信义房产刘锋表示,该公司昨天成交的房源中很多都是房东调价后促成的。而杭州各大中介门店的信息表示,一部分近两年刚刚交付的次新房,因为急于出手,也纷纷加入了降价行列,“这部分客户大多出于赚到钱就算了,所以在每平方米单价上都能让上个两三百。”

  “在前天得到个税即将征收的消息,我连夜通知了13家门店的店长,我们的店长又连夜电话通知了意向客户。”华立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旭东说,昨天早上一开门,就迎来了近30个客户。”在记者截稿前,华立地产代理的工作人员还在等预约签单的三家买卖双方。

  “有个客户前期准备买房,但一直没看好,今天晚上约了我们经纪人要看5套房子。”谭微平告诉记者,据了解,该客户担心8月1日起房东会把个税转嫁到房价上,于是急着下单。

  “今天忙晕头了,晚上还有3—4位客户要来公司签约。”外滩房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段时间和房东讨价还价的余地较大,再加上很多客户都是急着买房,并且希望可以在8月1日前完成交易。

  “现在的房东是这样考虑的,能促成成交最好,可以避免缴纳个税,但如果来不及的话,这些房东也会考虑进行调价。”我爱我家企划经理赵卓亮认为,目前的市场还是比较理性的,即使房东调价,但客户不买账也是无济于事的。据了解,昨天我爱我家有20单送去交易评估,其中有2家房东表示愿意承担个人所得税。

  “预计8月1日起,二手房市场将会显得更淡,市场将继续观望。”中原地产中介总务部经理王慧预计,但她认为这样的观望期只是一段时间。等市场信心恢复后,有价无市的局面也会消失,房东也会理性地把挂牌价恢复到原来的价位上。

  (吴晓冬)

  ■观点

  政策能否落实市场普遍观望

  中原中国地产研究中心研究部总监陶琦表示,出台上述政策其实也是业界意料之中的事情,进一步体现出了政府对于房产调控的决心。分析近期各项政策的逐步出台,此次国税总局发布的征收个人二手房所得税,其政策本身的影响仅是微观的表现。随着当前房地产市场仍然表现出的刚性需求一面,上述政策因为增加了交易成本,将一定程度上限制交易冲动。

  同时,该专家亦提醒记者注意,如果采取征税的举措想要取得平衡经济的长远之效,一方面要考虑政策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该政策亦要有前瞻性。不难看出,此前杭州、南京、北京三地二手房交易个税的“消亡”,均是多方利益妥协的结果。这不禁让人担忧,这次二手房交易个税的“命”能有多长?

  二手房市场雪上加霜

  21世纪不动产赵杭生表示,2004年个税与8月1日起征个税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宏观背景的不一致。“在市场过热的状况下,征收个税起的是‘火上浇油’的效果,因为卖方肯定会把交易费用转嫁到买方身上,不能起到真正抑制投机需求的作用。而这次个税,对于二手房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交易量的下降。”

  “上海的物业顾问咨询费,是买卖双方各收1%-1.5%;杭州平均累进收费约为0.88%,原本我们对于杭州中介行业收费标准的提升,还抱有一定的期望,但现在看来,希望很渺茫。”一位辗转于上海、杭州之间的房地产中介人士表示。

  投资客快速撤离楼市

  也有一些中介人士认为,之前政策面上的打压已使得众多投资客撤离了楼市。此次征收个税无疑加重了交易双方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二手房交易。“在我们上个月成交了56单签约房源中,只有2套单身公寓是客户以投资为目的所购房源,其余都是出于更新换代或自住性的需求。”华立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旭东说。

  “‘国六条’出来后,二手房的交易量下降了1/3,受个税征收影响,杭州二手房的交易量将再降20%,短期内成交量将萎缩50%。”对于政策的后期影响性,赵杭生作出了如是猜测。

  个税延迟市场回暖

  而期望着能够借房交会终结“小冬天”时代的杭州开发商们,认为个税的出台延迟了整个市场的回暖迹象,“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下,至少需要3-5年,整个宏观市场才能走出这个漫长的冬天,全面性回暖。”杭州华荣地产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开发商再也不能抱有惜售心态,而是应该有房早点卖。”

  “当市场处于稳定上升期时,政策的影响或许微不可见,但是当一个市场刚刚由冷趋暖的关键时刻,一盆政策性的冷水,对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杭州广宇集团营销总监章佳毅说。

  (胡灵波 陈卿)

  ■答疑

  浙江是否会在8月1日开征?

  有关二手房交易中个人所得税,我省之前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要缴纳,但并没有规定具体征缴方式。

  因此,在浙江省内,就有多种征收形式。比如余杭,实施的是强制性缴纳个税,坚决实施“先税后证”政策,2003年4月,余杭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二级市场税收管理的通知》。税费征收的标准是,一般的公寓房是总价的2%,排屋、别墅等高档住宅,则征收差价的20%。

  而杭州大体的政策是,部分住宅类型,全部集体征收20%。在2004年经历短暂的强征个税后,随后的一年多里,杭州一直实行的是个税自行缴纳政策。

  那么,国家税务总局这一通知出台后,明确个税征收额就是差额的20%,那么是否意味着8月1日,杭州就得强征个税?余杭就得更改个税政策?

  记者就此向省地税局、杭州地税局及余杭地税局了解,均未得到肯定的答复。杭州和余杭地税都表示,要等省里的实施细则,在省里正式文件下来之前,将继续实行老政策。

  省市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吗?

  “我们正在等着中央正式文件,消息也是在国家地税总局的新闻网站上看到的,细节问题现在还无从谈起。”省地税局相关人员表示。

  但他也表示,等中央文件正式下来后,将以最快的速度,商议出台浙江省的实施细则,并尽快向社会公布。同时,如果国家地税总局文件规定详细的话,浙江省不排除统一个税征缴政策的可能。

  “如果总局文件回旋余地较大,在中央文件框定的范围内,我们还是会给予各市个税征缴的相对自主权!”杭州和余杭的地税部门都表示,目前都在等省里消息。到时将根据省里下发的文件精神,再决定是否制定实施细则。

  如何能赶在8月1日前完成交易?

  记者从信义房产、我爱我家等大部分中介公司了解到,如果完成交易以不动产发票为准,则在7月31日前签订购房合同仍来得及。

  也有专家对记者指出,征收个人二手房转让所得税如果在8月1日正式实施执行,到目前仅剩2个工作日,上述政策的出台也将会是对相关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双休日房产交易中心是否受理业务?

  记者从杭州市房管局了解到,房产交易中心一直以来双休日都是对外开放的。

  (吴晓冬 任彦 顾肖艳)

  ■相关背景

  2004年:个税试点“无疾而终”

  为了增加炒房成本,使投机行为有所收敛,2004年1月1日,杭州作为试点,开始强制征收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据统计,到当年8月初,杭州征收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已达3000人次,共1.2亿元,其中住宅交易“保证金”(按政策卖房前后一年内再购房可以退税)1.1亿元。

  由于当时处于明显的卖方市场,原先抑制房价、打击炒房的初衷,结果却造成了市场的不平衡。由于房主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暂时不卖,限制了二手房市场更活跃地交易;同时,税收的转嫁也使买家的负担大大增加。试行了8个月的二手房交易个税造成了市场多方的强烈不满。

  2004年9月1日,8个月来一直采取“强征代征”的20%房地产交易个人所得税,将改为“自行申报”的方式。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做法的最终结果就是20%房地产交易个人所得税将“自行消亡”。

  与杭州同时被列入试点的还有南京和北京,但与杭州相比,这两个城市的二手房个税更为“短命”。

  2005年5月底,南京市二手房交易个税起征。不久后,南京房地局局长明确表态,南京将与其他城市保持一致,不征二手房个税。北京市的试点,朝阳区、东城区的二手房交易个税于2005年6月15日起征,当年6月21日,北京宣布个税强征取消。(谭晓锋)


来源:青年时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