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杨英杰:央行宜采用通胀目标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杨英杰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达61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上升55%,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今年前6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2.14万亿元,占央行全年新增贷款目标2.5万亿元的86%;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2%。高盛预计,到2006年底,中国的年度消费物价通胀率将达3%;与此同时,中国输出通胀的舆论渐起。这样一种背景也为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倾向逐渐由中性转向紧缩提供了支持。今年以来央行的诸多措施,如贷款加息、窗口指导、投放定向票据、调高准备金率等,都是为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当然,对潜在的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遏制。

  在中国输出通胀的国外舆论和

中国经济仍处于一定热度的实际情况下,央行确实到了是否将通胀作为固定锚来考虑的时候了。《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就实际操作来看,央行货币政策是以经济增长为最主要目标,币值稳定实际成了一种副产品,而这非常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的基本现状是,随着初级产品价格及工资水平的上涨和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以及顺差的持续大幅增加,人民币面临着严重的升值压力。尽管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货币当局并没有让

人民币升值急速浮动,到2006年7月20日,启动
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整整一年后,人民币累计升值仅为3.5%左右。为了维持这样一种汇率机制,外汇储备继续飙升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在国内经济已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仍然迅速上升。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既能维持国内物价的稳定又能避免因经济过热而产生大起大落,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调整人民币币值;二是浮动人民币汇率。

  目前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允许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因此,重估人民币币值已成为央行惟一的选择。在这种选择的环境下,人民币币值调整的幅度便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没有人知道人民币应升值多少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怎么办?我们的建议是,央行宜抓住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要求,选定通货膨胀目标政策。人民币币值是否稳定,以及调整幅度如何,并不是以近乎固定的美元兑人民币比例来衡量,而应是以物价水平为标尺。稳定人民币汇率很重要,但很不易,从今年以来贸易顺差、资金流入的情况看,国内外仍在赌人民币升值。既然如此,何不改变策略,盯住通货膨胀水平呢?物价水平稳定,则人民币币值稳定,则人民币汇率稳定,则不会出现中国企业急着赶在人民币下一波升值前将产品急着出口,而国外进口企业赶在人民币下一波升值前加速进口;也不会出现中国在国外的企业、公民和侨民急于把一些说得清楚和说不清楚的资金匆匆汇回国内;也不会出现一些短期投机资金夹杂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投入地方政府的怀抱等等政府无可奈何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有创造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物价环境,或者说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非常稳定,企业家才能谈得上进行投资,居民才不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经济才可能顺利增长。

  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是一种货币政策规则。在这种规则下,中央银行明确宣布一个能忍受的最大通货膨胀率,如1%、2%或3%,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使通胀率控制在目标值内。

  通货膨胀目标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向公众宣布中期的通货膨胀目标的具体数字;对物价稳定作制度上的承诺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他目标则是次要的;在设定货币政策工具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货币供应量或汇率等变量,还要将其他经济变量所包含的信息考虑在内;货币当局通过与公众及市场对其计划、目标和决策的交流和沟通而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过达到通货膨胀目标而提高中央银行的可信度。1989年,新西兰首次采用了通胀目标货币政策。目前,世界上有24个国家采用这项政策。实践经验表明,通胀目标政策普遍取得积极效果,经受住了金融业震荡、商品价格动荡和大幅度汇率变动等市场变化的考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条件是物价水平相对稳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而不是丧失这一机遇。央行如果此时作出锚定通胀目标的选择,将不需作出太多的艰难选择,因为物价水平已经处于一个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和大众认可的范围。通胀目标政策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它将创造一种环境,使所有人都相信政策制定者将会维持低通胀水平,从而锚定长期通胀预期。这意味着工资上涨将得到抑制,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物价再上涨这种恶性循环不会出现。总而言之,锚定通胀目标对预防和治理中国经济过热都有好处,公众稳定的通胀预期对投机性资金也会产生很好的抑制作用,决策者也就不需要频繁使用行政性手段来解决部分行业的投机问题、过热问题。

  宣布以2%或3%为央行锚定的通胀水平,并不意味着与现行的央行控制信贷的措施相冲突。当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使我国经济临近其所能承担的极限,实际通货膨胀率随时都要超过预期的目标时,央行仍主要通过提高利率来使经济降温。如果经济运行不够活跃,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目标,央行则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当然,除了利率工具,准备金率、窗口指导以及起辅助作用的必要的行政手段等都可以作为控制通胀水平的操作手段。还有一点,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当然,锚定通胀水平,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在经济出现波动之后,政策制定者应该用多快的速度将通胀拉回到长期目标水平上?政策回应的速度越快,利率等操作工具反应的程度越剧烈,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波动也就越大。政策回应的速度,既取决于社会是偏好通胀稳定还是产出稳定,也取决于波动的类型。而且,操作工具的幅度和频率也不会由于通胀目标政策而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最后要说的是,对控制通胀的承诺是央行促进生产和就业可持续地快速增长的最佳方法。换句话说,通胀目标是手段而非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