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抑制投资:控制货币供给胜过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8:18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李延霞 李寒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许多经济界人士认为,应该通过加息为经济降温。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是从8月15日起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此,一些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当前政府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着力点应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而非加息。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与地方经济利益、政绩考核等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为7.5%,而一些地方政府定的目标都在10%以上,而加大投资是实现高增长的主要手段。因为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企业对于利率提高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并不敏感,同时加息并不能解决银行的放贷冲动,因此不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太大影响。而且加息的牵涉面很广,对于股市、期市、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他表示,目前政府采取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可以直接减低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比加息的效果更加直接,因此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起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果。

  “从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0%会使固定资产投资上升9.8%,而利率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很小,这主要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等因素有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光炎教授说。他认为,提高利率可能会产生反向效果,那就是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强的情况下,提高存款利率可能会导致热钱的涌入,而提高贷款利率会使银行的利润增加,从而助长其放贷的积极性,两种结果都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更快增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陈抗副教授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速提高,与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信贷资金增速过快有直接联系。目前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下降,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央行票据的发行等等。

  李文溥认为,从市场手段来看,货币紧缩的政策已开始启动。2006年4月28日起中国

人民银行上调了金融机构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2006年8月15日起,央行又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市场手段旨在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抑制过度投资,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但是,在经济转型期,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一直是推动投资扩张的根本原因。比如,地方政府由发展经济的需要以及政绩考核而引发的投资冲动。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控制信贷投资扩张的手段依然需要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配合”,他指出。

  而对于政府会在何时采取加息的手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说:“利率偏低确实是个问题,企业投资要考虑用钱成本,但是如果提高利率,与美国利差的扩大可能会导致热钱流入,因此要选择好时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