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服务”崛起将推动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9:58 新华网

  

“中国服务”崛起将推动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

  新华网成都7月27日电(记者海明威刘谨白洁)中国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动“中国服务”的崛起,不再满足于向国外出口低端产品,谋求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出席于成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表示,国家将启动承接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即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建设10个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推动100家跨国公司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同时培养1000家大型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将软件开发、IT技术支持、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境内外专业服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印度等国成为了服务外包业的主要承接国。

  她说,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对于中国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上个世纪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制造业基地,并带动其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制造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而取得竞争优势,出口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一直处于低端位置。

  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本月内谈到经济形势问题时,都强调中国应该尽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当前,制造业严重依赖于

能源消耗以及破坏环境的问题颇令政府头疼。今年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高于同期10.9%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较大。

  正在成都出席国际投资促进论坛的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部主管哈姆达尼称,当前服务业转移已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标志。“服务外包业具有无污染、知识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考虑的产业。”

  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在3000亿至5000亿美元之间,年均增幅超过20%。预计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但中国的外包业至今规模还很小。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45万亿美元,继续位列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但服务贸易只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0.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埃森哲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王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所积累的良好基础设施,扎实的基础教育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都为发展外包服务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合国贸发大会官员26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称,针对2002年至2005年7月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服务外包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潜力很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部主管哈姆达尼说,一项2002年至2005年7月的调查显示,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流入量中的“客户支持中心”一项上,中国排名全球第6,项目流入量为21个;在“共享服务中心”一项上,中国排名第8,项目流入量为9个,而排名第一的印度有108个;在“研发中心”一项上,中国排名第二,为368个。

  “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其在远东市场的地位得到巩固。”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彼得·郝勒维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服务外包,指的是金融机构将其公司业务运营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的企业服务及操作中间环节,外包到人工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简称为BPO。据悉,目前全球BPO业务总量为1.2万亿美元,主要市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今天在此间表示,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的重要方式,中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欧新黔称,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中国将继续开放服务业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引进国际服务业新的理念、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经验。

  由国家8个部委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软交会,毋庸置疑的国家级权威国际展会,肩负着提升我国软件外包水平,引领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展会推出的“自主创新、国际合作、行业应用、人才交流、资金对接”等五大板块,尽显中国服务的价值。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