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时世观潮:“三无农民”低保越拖社会成本越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1:3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近现代世界史证明,农民本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受益者。

  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如同城镇职工下岗,试图再找饭碗更难。7月2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公开披露,国内失地农民累计已超过4000万人,大致占到农民总量的5%左右。问题之严峻更在于这一总量还将持续扩大。该负责人进一步披露,未来5年间,失地农民每年仍将以300万的规模持续递增。然而,这只是基于“十一五”规划的计划征地规模所作出的
预测,约束条件是,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征地计划……若考虑到违法占地之屡禁不绝,5年再增1500万失地农民,恐怕只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字。

  国内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初期,可控、适量地占用农地是不可避免的。近10年来的严峻问题继而演变为突出社会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占用农地普遍失控;其二,失地农民的基本生计得不到最低保障(谈有效保障还是奢望),导致群体事件愈演愈烈。

  近现代世界史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倘若有民主政体和规范的市场体制作保障,农民本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受益者。不但是普遍的受益,而且还是不同社会群体中最大的受益群体。而国内的情形是,农民就其总体而言成了“两化”进程的双重受损群体。这样的利益受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形态不同,先期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些年则越来越呈现为“失地”和继续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三无农民”是对“无地、无业、无保障”农民的俗称。对失地农民基本生计的关注,包括最低的人文关怀,中央政府急,地方上犯困,见诸媒体的舆情表达频率颇高却有点儿言不由衷。

  对农地没有所有权,农民就不可能成为征地交易的市场主体,国内也就缺乏建立于供求关系之上的农地征用交易的市场基础。如此一来,农民失地后生存成本就不可能主要由征地款予以消化,从而使农民失地的成本集中表现为外部性。当成本积累超越临界点时,国家和全社会就得为维持稳定买单。

  随着社会稳定压力的加剧,从上到下都看到了改革现有农地制度的迫切性,难题或者说顾忌在于,此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要有伤筋动骨之勇气,还受改革时机的直接制约。

  对“三无农民”的低保,越往后拖社会成本会越高。我们看到,就重视程度、进取态度到具体政策举措,上海从2004年起率先在国内推开的“镇保”(失地农民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是一种可行的模式;浙江推行农民低保全覆盖,力度似乎也不小。再就是江苏急起直追,广东紧随其后。(鲁宁)

  (卓珩/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