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啥啥发 种啥啥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07: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
“如果不实行标准化养蚕,我们就是累死累活也达不到小康,是标准化养蚕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这是山西晋城阳城县次营镇苏村养蚕大户李党龙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自己的养蚕大棚内,李党龙介绍说,今年他养了35张蚕,由于标准化养蚕,蚕茧质量高,加之今年蚕茧的收购价格回升至26.2元/公斤,收入超过了4.5万元。类似李党龙这样的养蚕大户阳城县还有许多。
阳城县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是全国三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2001年阳城蚕桑生产标准化被国家列为重点示范项目。为实施好这一特色富民项目,阳城县标准化委员会组织质量技监局、蚕桑中心等部门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制出台了《桑蚕一代交种繁育技术规程》、《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等10余个地方标准,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辅的蚕桑生产标准体系,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到户,并落实到了蚕桑生产全过程,具体由蚕桑中心组织实施,质量技监部门监督,从而保证了蚕桑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通过实施标准化养蚕,取得了显著成效:单产由原来的42公斤/张增至50公斤/张,收入由原来的630元/张增至1300元/张。今年,阳城县共发春蚕种2.1万张,蚕茧总产量达107万公斤,总收入达2800万元,发种量、蚕茧产量及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在高平市下玉井村第一养殖区贾文山的猪舍,进门就有紫光灯消毒。贾文山说,这只是晋城市质量技监局发布的养猪标准中的一项。盖猪舍、打防疫针、用饲料、喂水,样样都是按标准来。高平市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每年为农民增收900万元。为解决养猪科技含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晋城质量技监部门和畜牧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论证,3次上北京请教专家,制定出《高平市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确定了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单位,然后大规模推广。现在高平的无公害生猪远销深圳、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还有了“华康”、“正大”等品牌。正易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贾赤峰经理告诉笔者,我们是公司联农户,过去往外调生猪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有的农户的猪不合标准。现在推行标准化养殖后,不合格的饲料、有污染的水没人用了,因为标准化养殖养一头是一头,成活率高,虽然成本比传统养殖方法高,但收益也高,所以农户都能接受。 农业标准化成果不仅体现在养殖上,也大大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泽州县水北村的琴弦式蔬菜大棚里,暖气、风机、降温设备、滴灌系列设施齐全。村委会主任郝海根介绍:“这是以色列无籽青椒,那个是樱桃西红柿,过去种菜是稀里糊涂地种,都是些大路菜,收入也不高。现在不同了,质量技监局、农业局的同志们经常来指导,我们也不断地请教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现在我们不用化肥,底肥全部是农家肥,平时施的是营养液,温度、湿度、种植密度、株行距、地埋深度都是按标准来。单种菜一项,我们村人均增收5000元。” 农业标准化给晋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泽州南岭酥梨标准化生产项目已发展到214公顷;陵川的中药材标准化栽培项目已通过GAP认证,成为北京同仁堂的生产基地;陵川生物覆盖玉米标准化生产项目示范面积达1万公顷,每年增产玉米500万公斤,增收400多万元。在全市6个国家级示范项目、9个省级示范项目、6个市级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晋城市农业标准化红红火火。“十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6.4%。 作者:田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