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国有资本重掌中国轻纺城引发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07:38 经济参考报

  正如这个盛夏季节一样,我国最大的轻纺市场——浙江“中国轻纺城”最近比较“热”,一场“维新变革”正在这个创造了中国市场业辉煌的纺织市场展开。

  与2002年中国轻纺城因政府出让全部股权而变成民营企业不同,这次变革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国有资本重新主导市场发展的新路,对于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省绍兴县,对于早已由民营控股的市场,这场改革究竟是历史的倒退,还是中国轻纺城“凤凰涅槃”的圣火?

  政府至少要投入近20个亿

  

国有资本重掌中国轻纺城引发争议
今年年初,近年来鲜有新闻的中国轻纺城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升级工程”。2月,中国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工程——联合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开业;3月,绍兴县作为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面料辅助基地,开始战略合作;4月,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委员会成立;接着,绍兴县先后到香港、上海推介中国轻纺城……

  而4月绍兴县出台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表示,将把中国轻纺城打造成为“国际纺织之都”;同时,依托轻纺市场,培育发展商贸等第三产业,把柯桥建设成为“现代商贸之城”。

  “今年我们至少将投入五亿元的资金对轻纺城进行升级改造。”中国轻纺城建设管委会主任孙哲君说。根据规划,中国轻纺城的经营面积也将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后的160万平方米左右。有人估算说,中国轻纺城此次改造运动,政府至少要投入近20个亿。

  从20年前的路边市场到现在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额最高的“世界布都”,中国轻纺城无论对绍兴县本土经济还是对中国纺织业的繁荣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中国轻纺城主体市场规模已经从当初的近万平方米扩大到了60.5万平方米,2005年成交额达276亿元,在全国数万个专业市场中,连续14年位居第二,仅次于同样位于浙江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

  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市场改造完全由政府出资,改造完成后的轻纺城也将全部由政府控股。而在2002年,中国轻纺城则完全由民营企业控股管理。两次大的变革,为何如此“南辕北辙”呢?

  长三角涌现出十余座纺织城

  县长冯建荣说:“中国轻纺城无论在硬件、软件,还是配套设施、市场营销方面都与现代交易的要求不适应,中国轻纺城必须来一场维新变革。”

  冯的担心来自于中国轻纺城自身的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以及外界的各种压力,按当地的说法是,前有强者,后有追兵。

  所谓“前有强者”,那就是最近被媒体轰轰烈烈宣传的中国第一大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小商品城。

  “说实话,现在中国轻纺城的发展步伐已经被中国小商品城拉开了。”绍兴县副县长孟柏干分析说,由于义乌小商品城完全由政府主导,整个义乌市的规划建设都是围绕小商品城开展的,商业繁荣到哪里,人气就集聚到那里,基础建设也就跟到那里。而中国轻纺城2002年由于民资大举进入而完全成为一个民营企业,政府忽视了市场的带动作用,导致中国轻纺城业态这几年停步不前,几乎还停留在传统交易阶段。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目前老市场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现代服务功能不全,甚至连空调都没有,市场面貌严重老化,“就像一个农贸市场”。而市场交易方式仍以现货交易、现金交易、现场交易的“三现”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义乌市由政府主导市场,采取最高租金控制商务成本;而中国轻纺城由于完全市场化,直接导致市场房租居高不下,大大提高了商务成本,严重影响了轻纺主业的发展。”

  一位经营户告诉记者,现在轻纺城的营业房,经过几手炒作后,房租比一手转让价格大概要增加五到十倍,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房东,经营户实在赚不了多少钱。

  所谓“后有追兵”,指的是蔓延长三角乃至中国的轻纺城“造城运动”。今年4月,深感危机的绍兴县对国内纺织城首次展开广泛调研。调查发现,近年来,单在长三角就涌现出大小10余座纺织服装城,涉及资本近百亿,一上来就是上百万平方米的规模,且几乎每个“轻纺城”都宣称要成为“业内航母”。

  孟柏干说,新建市场有后发优势,所以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都远比老迈的中国轻纺城要先进。调查还发现,这些轻纺城的经营者几乎都是中国轻纺城这个“黄埔军校”毕业的,有些还是非常大的企业家,他们说离开中国轻纺城,就是因为轻纺城的商务成本太高。

  孙哲君说:“改造后的中国轻纺城,将严格控制房屋租金,严禁炒作,以此来控制商务成本,甚至做好了政府亏几年的打算。”

  “中国轻纺城是绍兴的‘通灵宝玉’,是绍兴轻纺产业的立业之本、柯桥城市的立城之本、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冯建荣说,“没有了这块宝玉,绍兴的经济社会就会‘失魂落魄’,经济强县的地位也会发生动摇。”

  专业市场还有多少春天

  对于正在强势推进的中国轻纺城升级改造运动,绍兴县上下似乎都充满信心。但也有人担心,由于中国轻纺城以前靠市场化操作,一旦政府主导,强势降低商务成本,会不会导致原来业主所掌握的资产贬值。

  对此,孙哲君解释,为尽可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中国轻纺城的改造将采取差异化的改造战略,新改造和新建设的市场业态与原来的老市场不是重复,而是新的创新,甚至互补。新市场建设完成后,也不会强制让原来老市场的经营户搬迁,只会不断地发展新的经营者,招商兴市。

  另一个担心是,像中国轻纺城这样的专业市场,还能维持多少个春天?

  翻遍世界经济史,中国仍在蓬勃发展的专业市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对于“市场”这个中国特色的产物,专家认为它完全符合中国企业量小面广的散布特征,以此与块状经济相得益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市场道路”也因此走了20多年,并且从现在的趋势看,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会展业的蓬勃兴起,传统专业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有人甚至预测有形市场终将被无形市场所替代,而现在正在兴起的“造城运动”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对此,冯建荣认为,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确实应该冷静了,一个专业市场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这样才能保持相当长的生命力。

  “我们也在考虑有形市场的生命力问题,不知道是20年还是30年,或者只有短短的10年。但我们相信,虽然经济运行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又带来交易手段的多样化,但中国轻纺城乃至中国专业市场未来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自我改造、业态创新。”冯建荣说。

  冯建荣认为,中国轻纺城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龙头地位目前还不可动摇,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中国轻纺城依托的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这里有上万个经营户,全国一半的化纤面料在此交易,全国40%的纺织产业为中国轻纺城配套,这是中国轻纺城与其它“无根之城”相比最大的优势所在。“这也是绍兴县政府仍对中国轻纺城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

  链 接

  浙江柯桥轻纺城上世纪80年代末由马路市场转变为专业市场,199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带“国”字头衔的专业市场。1997年成功上市,2002年政府把所有股份卖给民营企业。

  2006年,通过改造和扩建,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160万平方米,新增的100万平方米都是由政府控股,原来的市场政府也将收购相当一部分进行改造,但不是由政府全部控股,具体占多少比例目前尚未确定。


 本报记者:裘立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