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经济50人李晓西: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部平衡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9:04 新浪财经

    2006年7月22日-2006-7月23日,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在青岛田横岛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平衡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樊纲、刘鹤、张维迎等50人论坛的专家参加了研讨活动。以下为经济50人论坛成员李晓西发言。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在这个问题上(新浪财经注:

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平衡问题)的研究都是很深入的,我自己只是抛砖引玉了,永定教授是专门研究的。我从学术的一些现实情况和一些理论的讨论,我做一个汇报。题目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部平衡问题”。

  今天汇报四个观点。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重大现实背景。第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内外不平衡,对它的表现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第三就是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到底是指什么含义。第四点关于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的政策,应该用哪些方面的政策,大概围绕这四点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我想现在提出的问题有三个基本大的背景,这个背景下面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就发现它有很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我想背景是中国经济的大国化,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成为了全球资源性产品出口影响国,已经影响到全世界了。欧美,亚洲等国家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都在议论纷纷。去年的会上我记得咱们樊纲教授说过一个蚂蚁进来大家不关注,进来个“大象”大家就关注了。现在中国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大象”了,因为大家关注它内外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想这是一个大背景。第二就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个是技术革命的快速化。现在技术革命发展特别快,再就是各国经济的紧密化,再就是经济制度的一体化,主要是市场经济制度。参加WTO的国家基本上,129个国家里面110几个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再一个是资本交易的循环化,就是24个小时实现了资本市场的交换,也就是资本证券市场在东西两半球基本上是全天运转。再就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本来跨国公司是国际,但是跨国公司已经到了各国各个领域了,它也把全世界的经济连为一体了。第三个背景就是国际经济的多极化,所谓多极化就是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力量对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批新兴的国家的上台,一批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国际间区域间合作也强化了,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区域化,我感觉是矛盾方面。再就是贸易的摩擦和金融的波动这些年也在加剧,再就是战争、瘟疫非经济的矛盾也在增加。我想这样几个大背景,就是现在我们考虑经济政策,我们的中国经济的内外平衡的问题这个大背景。

  那么考虑这个背景,我们学者,尤其作为经济学者,很多通过从经济的变量和传导参数考虑的,其中很大一块考虑的是汇率问题,尤其是和美元的汇率问题。中美经济的关系是中国国内经济中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券的持有它产生的影响就非常大,我下面举这张表是美洲银行提供的表,就是在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美国投资的扩大。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经常账户提供赤字融资的并不是美国央行自己,我们可以看到最高的这一块占了30%是中国的增幅,24%是日本,其他不说了。2004年有三千亿美元官方资本投资到美国,最大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投资,这个也反映了我们和美国关系,仅仅说贸易赤字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对它经常提供的资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要给大家汇报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我想大致有这么几点,请看图示,从下往上走。一是我们现在国际收支顺差是继续增加的,6月份实现了145亿贸易顺差,同比增长是49%,增长幅度相当大。我们实际利用外资上半年是284亿美元,据李德水原局长讲,我们并没有把并购的很多东西统计进来。由此我们的外资快速增加,我们现在外汇储备是9411亿美元,现排名是世界第一。由于我们的外汇外资,结售汇制度,即用人民币买外汇,造成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非常大。现在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流动性过剩,或者说银行的存差非常大。这样就会促使银行放贷,也就刺激和支持投资快速增长。从下往上可以看到,从现象如何到本质,从外到内,即从外汇到基础货币,最后影响储蓄和投资关系,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情况还是有较强表现的。

  集中到国内,现在内部表现资金就是我们的投资增长很快,上半年增长29.8,同比加快了4.4。二季度的增长是30.9,还在继续增加。上半年的城镇投资是31.3%,14个省份投资超过了35%,60多个行业有30多个行业增长是比较快的,新开工项目现在是将近10万。在6月末,我们城乡储蓄是15.5万亿,比年初又多了1万多亿。为什么大家把它存到银行里?因为一个是社保不到位,预期不乐观,投资渠道不畅等等,也就导致消费增长不足。还是愿意储蓄,而储蓄就是一种投资资金。另外,我们新增的信贷上半年增长同比是1.5倍,相当于我们新增贷款今年预期目标的80%-90%。前几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开会,讨论上半年形势,那时候晓华、樊纲也一块参加了。他们介绍了这些情况。大家还是比较担心投资太快,认为消费增长比较慢,而投资确实是增加比较快的。

  第三点是关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含义。我想这个表是做经济学研究很简单的一个表。一个是IS曲线,就是投资和储蓄的曲线。一个是LM的货币需求曲线,BP曲线讲的是国际收支的线。我们讲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要综合平衡,是希望这三条线都交在一块,这个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如果达到这样一种目标,如果两条线已相交,另外一条线就要移动去过交点。总之,三条线都动,就会有三种对策。我现在主要想讲的BP曲线,就是国际收支这条曲线怎么来移动?一般情况下有很多种情况,结合当前的情况,你比如说我们的经济政策,汇率提高、抑制出口、鼓励进口、利息率下降,这些可能增加了国内货币供给,通过这些促使国际收支盈余走向平衡,或者政府采取更加直接的办法。比如说对出口补贴进行大力削减,然后对退税的力度进行削减,降低进口的关税,相对鼓励进口,等等,总之也有一些行政性的干预。

  从理论上看调节国际收支的方法我想至少有四种可以考虑。一个是通过汇率调节,就是国际收支整体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用汇率进行调节收支,让它影响这种变化。一个是收入调节,主要是通过紧缩或者扩张财政货币政策,因为这是需求调节,调节国内收入改善国际收支。还有就是收入和支出两个结合起来调节。不调收入调支出,收入不愿意调支出等等结合起来调,还有就是货币供给调节,或者是调节货币需求。你比如说当前当出现国际收支巨大盈余的时候,促进价格总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下降,促进资本往外走来抵消这种盈余等等,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说法。

  第四点我想要介绍的就是,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选择。现在不管税率、汇率、利率、或者是就业政策,还有行政性干预现在都需要考虑。我们要考虑外汇储备问题,现在内外政策讨论非常多的是一个怎么样看待外汇储备规模的问题,一个是怎么样看待汇率水平问题。

  外汇规模问题,我想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渠道,这一部分是比较实的一部分。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一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顺差,再一个一些企业是多结汇、少购汇,还有外债的增加,个人转移和收益的增加,证券投资的收益,国内机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外汇变化形成的收益等等这些都是增加我们的外汇储备的渠道。那么对外汇储备,很多组织者看到这个问题,究竟应有多大规模?有很多理论在探讨这个问题,你比如我们进口所需,大家公认的,特别提到三个月能够支付外汇储备。三个月什么含义?我们现在去年一个月大概是550亿美元,今年大概上半年是600亿,如果三个月的话也就是不到2000亿,就是用来支付进出口这块。还有还债,以前就是一年还150亿左右这个水平。对外投资现在统计不完全,大约也就是一百多亿。现在可能数字还大点,但现在统计不上来。市场经营,就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外汇储备中一部分还要不断的买进卖出,这有专门一批人在做。还有一点是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原来在外汇储备规模中不考虑,但97、98年之后大家都认真考虑了。当时若没有很大的外汇储备,面对香港受资金冲击的时候,我们就不敢说拿多少亿支持你香港,不敢说这个话。这些显示了外汇储备的作用,等等。以上这些都证明我们在外汇储备方面有很多理论在讨论这些问题。

  进一步,我初步做个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不是还是有些偏大?把外汇储备和GDP比较,可以看到外汇储备在全世界外汇储备中中国已经占了25%,而我们的GDP在全世界的GDP只占了5%,这是统计局老局长提供的数字。从中看到我们的外汇储备占比和我们GDP的占比相比较是偏大的。再一个我们将持有外汇储备各种机会成本的和与投资收益率比较也偏大。现在我们持有外汇储备的各种机会成本是越来越高。比如外汇储备特别高,对外汇政策尤其发币政策的灵活性就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了。再一个我们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比大很多了,有人说外汇储备金额占外债一半的规模就差不多,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大于它好几倍了,我们外债规模大概有2800亿。总之我们现在“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要不要继续当,对我们内外平衡是好处还是坏处,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之所以把外汇储备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毕竟反映了综合的量,变来变去,交易来交易去,买来买去,最后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储备上,当然最后体现在国际收支上。外汇储备特别值得研究。

  第二个值得讨论的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现在有银行的结售汇制度,银行间结售汇周转头寸的管理,还有我们央行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比如我们14家银行、外汇一级交易商等等,还有银行间外汇浮动区间的管理。尤其去年到今年又搞了人民币银行间外汇掉期交易等等。这些制度说到底就是外汇市场什么人能进来,什么人能做,以什么规则做要规则一个东西,这需要有一个规则,有了这些规则,最后才能讨论我们究竟外汇水平高低。如果进门的门槛挡住,就像我们拍卖土地。我们拍卖土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进来一个人在拍卖,或者一个人进来举牌,实际上进场的人本身市场化程度就很低。你允不允许大家进来,外汇市场现在能进来来做这个非常重要。

  对汇率水平的合理性也做个初步判断,现在我们自己做了一些,我现在想举比较权威的几家,一家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他们是用汉堡包做购买力平价比较的,显然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仅用汉堡包说明不了多少问题。但是汉堡包却又可比性。它说全世界都有麦当劳汉堡包,汉堡包可以比谁家多少钱,比的结果美国当时是1:1了。中国卖的汉堡包的价格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人民币肯定是低估的,应该不是这个价格。他算了一张表,这个对全世界影响特别大。说中国的汇率被低估了百分之五六十,这个说法是用汉堡包给我们算出来的。二是根据国际收支的余额来判断,我们双顺差这么多年了,连着十年多的双顺差了。美国的高盛公司用国际收支赢余算出来,认为我们被低估了10-15%。

  三是用实际有效汇率、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比,我的几个博士生做过这件事,建一套模型自己算,看一下实际汇率是多少,把名义汇率比较,最后人民币低估也是肯定的,现在很多人呼吁,如果现在人民币还是保持稳定,将会对我们国内的经济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因此现在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汇率形成机制,我想这个市场化的重要性是在汇率水平之上的。汇率形成机制如果好,汇率水平高高低低都有它的合理性。如果机制本利只有所谓行政汇率调整是多高多高,这个是有问题的。

人民币汇率定的合理不合理,我们曾经和新加坡的外汇市场做比较,偏离指数、偏离度确实非常小,但这个东西并没有完全证明是合理的。新加坡是完全市场化的,它的进场是完全自由的,我们的进场不是完全自由的。

  今天是7月22号,非常有意义,因为去年7月21号正是我们宣布币值改革,从宣布那个时候到现在为止,现在人民币累计升值了3.5%,大概是今年5月15号的时候,人民币的美元突破了“8”的关。实际上小步的

人民币升值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个中间有很多操作问题。据说有很多热线炒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确实要把握很好,又不要让别人朝炒,但是这个利息越来越明显了,完全不要别人炒也很难。

  前两天开会的时候,吴敬链老师他讲了一段话给我很多启发,他说台大的(孙震)校长在国共论坛上他在发表讲演,专门谈到台湾经济自由化有一个经验,就是它的外汇完全自由化太慢了,使得90年代台湾经济受到了跟大影响,吴老师也提醒大家关注一下台湾的经验,这方面很值得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

  我想这个课题因为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我就不能展开了,这个会议主题我自己也是在讨论之中,因此其中很多有介绍性质,我是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是近期我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希望大家做批评研究。后面永定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今天安排是抛砖引玉的安排方法,让我先讲。我祝各位身体健康,祝咱们这个会议成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