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用传统包装现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07: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尽显中国文化之美的莫过于中国的传统设计艺术。把“传统”文化运用于包装装潢设计中,将传统设计艺术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并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现代包装以从功能到形式的非物质功能,这样既可以与其他文化相互借鉴、相互流通,又可以作为展现本国文化的窗口,更好地发扬本国文化,是我国向现代化包装迈进的必经途径。

  暖调民族色彩

  包装的色彩设计要求,除了要知道色彩地域性的差异,还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性别的人对色彩喜好的差异。传统包装的用色大多使用暖色系列中的红色、橙色、黄色。其中红色用得最多,包装中的红布、红绸、红纸、红釉、红绳随处可见,红色使传统包装以鲜艳夺目取胜。暖色系列从我国远古时代起就是民族的习惯用色,是任何时代的物品最常用的颜色。将传统色彩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以强化现代商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历史的悠久,能提高信誉和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

  汉字字形和编排

  任何包装都离不开文字。在中国文字中,汉字的生动造型与拉丁文字简洁的造型都是丰富的语言。中国古代文字在抓典型特征、高度提炼,以及具象与抽象的巧妙结合方面,都很有表现力。汉字书法的隶、楷、行、草书体各具性格特色:印刷体中的宋体端庄,仿宋体挺拔,黑体醒目严肃,篆书华贵古朴;手写体则有仿宋、行、草,有轻松活泼的意态。

  包装文字除字体设计以外,文字的编排处理是又一重要因素。文字在编排设计中具有多种功能,编排处理不仅要注意字与字的关系,而且要注意行与行、组与组的关系。包装上的文字编排是在不同方向、位置、不同大小的面上进行整体考虑。因此,在形式上可以出现比一般书籍和广告文字编排更为丰富的变化。编排设计首先要考虑适于阅读,要符合汉字编排的形式规律,同时具有明确的传递讯息,说明内容之效果。在服从于主题表达的需要下,有效地运用文字的不同风格。

  民间和传统图形

  要在包装设计上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图形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商品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心理联想,牵动消费者的感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包装图形不能单独孤立起来,而应与整体版面布局密切合作,使整体视觉设计趋于完美,从而确立独特的风格。

  我国的图形设计分为民间和传统两大部分。民间图形包括年画、织绣、剪纸、玩具、壁画、皮影、民族服饰、脸谱等等。今天不少的包装设计,就运用了具有鲜明地方传统风格的中国民间艺术图形。一些成功运用民间艺术的包装设计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国老百姓有一种亲切感,外国人则从中体会到一种新奇感。传统图形包括原始岩画、彩陶、青铜、金银错、画像石、敦煌壁画、秦俑、瓦当、陶瓷和书法等等。我国的传统图形是历代劳动人民(如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其创意独特,技艺精湛,形式丰富多样。

  将民间图形或传统图形运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上可体现产品的民族性,起到文字的辅助作用。许多出口包装设计的图案没有国际性,图案和文字主次不分,互争高低,杂乱无章,自然也就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运用本土文化的时候也应根据世界各国对图形的喜好与忌讳,选择适宜的包装图形。

  自然包装材料

  传统包装材料更能表现出包装的

传统文化。传统土特产品的包装材料一般都是能够大量就地取材的自然材料。这些自然材料只需经过较为简单的加工或干脆不作任何加工就能加以应用。这种大自然的原生材料和加工后的再生材料,更适合对当地土特产品进行包装。

  由于各地的地理状况及气候不同,自然界的物产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自然界的物产也能给人们以地域信息的传达。在从事包装设计时应该尽量考虑采用包装对象产地大量出产的自然包装材料,使其能较准确地传达产品的地域信息。如大自然中的竹、木、稻草、泥土、藤、葵、棕、茎叶、柳条、玉米皮,以及陶瓷、编织等材料都可用于包装。用自然物作材料的传统包装,其造型多以自然形态为主。

  现代包装从传统中走来,但是现代包装不是传统设计艺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应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创新是现代包装的灵魂。

  我们要准确地运用传统艺术,从传统艺术形式中提取要素进行再创造,设计出既保留本土设计艺术的风韵和特色,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文化冲击力的包装,使我们的产品富于民族特色,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章 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