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塔里木盆地首向外国油企开放 无害国家石油安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3:05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能源产业已经到了“走出去”的空间极限,需要用引进来的方式挖掘自身能源潜力 “塔里木盆地9个风险勘探区块共11万平方公里的矿区面向国际石油公司开放。”这是海内外媒体近期关注的热点。海外媒体指出,中国此次是首次开放外国公司前往塔里木盆地“富矿带”找油,在中国石油开放历程上将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从中石油处得到的消息,该区块的国际招标将采用国际通行的产品分成合同模式,大部分区块是第一次进行对外合作。开放区块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南部、中部和东部。中石油计划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勘探理念和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实现油气勘探大突破。 目前,包括法国道达尔在内的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对这些区块表示出兴趣。 为西气东输找油气源 中石油对外合作经济处黄处长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中石油对外开放塔里木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她指出,近年来,西气东输等数条石油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运营,为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找到了出口,现在正是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的良好时机。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勘探理念和勘探技术,可以减少勘探的成本,加快勘探的进度。 黄处长特别向记者强调,中石油与国际公司合作,并不是单纯从企业利益出发想“早日出油”,而是采用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方式,让整个塔里木盆地的勘探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降低勘探成本,从而把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开采推向一个较高的水平。 无害国家石油安全 对于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任何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以损失部分石油权益的办法请外国石油公司勘探开采,还是等到未来本国有开采能力再行开采。 中国人民大学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指出,在石油勘探领域放弃对外合作,是一种比较狭隘的角度,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中国要先用完国外的石油,再利用国内的石油。 “这种观点有自身的逻辑,但是我认为开发国内石油降低对海外的依赖,也是国际的一种新趋势。”查道炯告诉记者,美国根据布什总统的新能源政策,逐渐开发大陆架、阿拉斯加的石油,平抑价格倒是其次,更多的是降低政治代价。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利用国外石油,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国外的油田往往不让中国进入,对中国有政治上的顾虑,而且往往因为对象是中国而故意抬高价格,即使中国收购成功也会有“资产缩水”的问题。 查道炯解释这一次能源对外合作高潮的原因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到了“走出去”的空间极限,俄罗斯方面合作进展缓慢,中东不对中国开放,伊朗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而非洲也接连发生中国工人被绑架的事件。而“引进来”,主要是关于技术的问题。 “当年日本在东北那么多年没有勘探出油来,李四光没花几年就找出了一个大庆油田,油气资源的评估与开采的具体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关键还在技术。”查道炯说。 可考虑“新疆换远东” 中国开放自己的油田也表明中国的开放态度,又可以切实获得石油,取代进口油源,是一举两得之策。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董秀成进一步指出,外国人发现了油矿之后,往往要采取与中国的公司合作的方式,对中国石油安全不会形成威胁。 董秀成介绍,塔里木“对外开放”很可能采用国际石油开采常用的“风险勘探”模式。首先是企业对外招标,中标的企业承担风险,如果发现了油矿,那么采取“产品分成”的模式分配,中方代表企业仍享受至少51%的收益;如果没有发现油矿,那么对方公司单独承担风险。 查道炯认为,中国对外开放重点区域石油勘探,除了可以巩固和相关国家公司的合作关系,获得技术和赢利外,还能巩固公司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完全可能用在新疆的合作换取诸如在俄远东地区的合作”。(熊聪茹 吴国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